
唐宋之间,仅仅相距53年,但却往往给人一种隔了几百年的错觉 。

但黄巢称帝后,却丧失了之前的进取之心,沉迷享乐不说,还把军中大事交给了手下人去打理,而这其中,有一个叫做朱温的年轻人,工作方面历来表现不错 , 不仅受到了黄巢的器重,还被委任为同州防御使 。
但刚升官没不久,朱温就遇到了一件大麻烦事 。
前文提到,黄巢打进长安后赶走了唐僖宗,但唐僖宗自然不愿将长安拱手让给黄巢,因此就调集军队,准备开始反攻 。
而朱温所驻守的同州,刚好是唐军反攻的第一站 。
这样一来 , 朱温就“压力山大”,并且,当时唐军这边的统帅叫王重荣,这人是出了名的骁勇,因此,朱温在对上他之后,那可真是侄子带孝帽---“死叔(输)” 。
不得已之下 , 朱温只能向老板黄巢开始求援,但这一求援 , 却求出了大事 。
在接到朱温求援后 , 黄巢并没有当回事儿,为啥呢?当时朱温的一个死敌刚好很受黄巢信任,因此此人就煽风点火,说朱温不肯死战反而还求援 , 而黄巢信了这话,因此拒绝了救援朱温 。
面对黄巢的不救援 , 朱温是气得破口大骂,但骂也无济于事,最终,朱温心一横,干脆直接投降了王重荣 。
【唐宋之间隔了多少年 - 经验总结 www.jingyanzongjie.com】
反正你黄巢不仁,那就别怪我朱温不义了 。
之后,朱温正式投降唐军,而唐僖宗对此极为高兴,当即就封朱温为金吾大将军,又赐名“朱全忠”,满怀信心地指望朱温能干倒黄巢 。
而朱温表现确实不错,打起仗来尽心尽力,但奈何黄巢也不是吃素的,因此,最终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因此就陷入了僵局 。
面对这种情况 , 唐僖宗愁的是吃嘛嘛不香,而这个时候,有人出了一个主意 。
什么主意呢?就是把沙陀人李克用请回来攻打黄巢,之所以请他 , 是因为沙陀人历来战力强悍 , 用他们对抗黄巢,显然十分合适 。
但有人也提出质疑,毕竟这李克用当年是因为和几个节度使大打出手,才被朝廷免职赶走的,如今请他回来,他会不会翻旧账呢?

而已经禅让的唐哀帝,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朱温的毒手,在公元908年被朱温鸠杀 。
朱温登基后 , 建立的政权名为“大梁”,后世一般称其为“后梁”,而后梁政权,便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个政权 。
但在朱温建立后梁的五年后,其政权却陷入了“夺嫡”的风波之中,最终,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杀死,而朱友珪便是后梁的第二个皇帝 。
但朱友珪由于是弑父篡位,因此就遭到了其他兄弟的不满,所以在他登基仅一年后,便在其弟弟朱友贞的重兵逼迫下自尽,皇位又落入了朱友贞手中 。
而到了朱友贞继位时 , 后梁其实已经危机重重,朱温曾经的死敌李克用之子李存勖趁着后梁内部闹得不可开交之际,发兵攻打后梁,并在取得一定胜利后也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唐” 。
之所以定国号为“唐” , 主要取恢复唐朝之意,后世为进行区分,因此称李存勖建立的“唐”政权为“后唐” 。
而后唐,便是五代时期的第二个政权 。
后唐建立不久,李存勖便全力攻打后梁,最终在公元923年11月,在后唐大军包围之下,后梁末帝朱友贞自刎而死,至此,后梁仅坚果十六年便宣告灭亡 。
灭了后梁之后,李存勖也开始沉迷享乐 , 当时他极其喜欢唱戏 , 还经常自编自导自演戏剧,因此历史上也称其为“戏子皇帝” 。
而由于喜欢唱戏,李存勖自然对一些唱戏的伶人十分宠信,而这些人仗着李存勖的宠信,逐渐开始插手朝堂事务,甚至对一些大臣实行诬告,导致不少人因此被处死,一时间人人自危 。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有大臣忍不了了,因此就起兵造反,而为了平定叛乱,李存勖派自己的干兄弟李嗣源征讨 , 结果不曾想,刚抵达前线,李嗣源在其手下将士的胁迫下,居然也造反了 。
当然,至少在当时,李嗣源还不是真心造反 , 他只是出于自保才不得不答应手下,因此没多久,他就找了个机会逃了出去 。
而他逃出去之后,为了躲风头,就联系上了自己的女婿石敬瑭,而在石敬瑭的劝说之下,李嗣源下定决心真的反了 。
面对李嗣源的造反,李存勖自然极为恼火,于是就准备亲自带兵征讨李嗣源 , 但意外的是,还没等到他出征,他就被手下将领干掉了 。
而这边,李嗣源在得到李存勖被杀的消息后,马上带兵反攻,没费多大功夫就继承了皇位 。
但继承皇位没多久,李嗣源又因为次子李从荣的造反,连惊带吓之下 , 居然一命呜呼 , 而他死后,其幼子李从厚登基 。
李从厚登基不久,为维护自身统治,便开始着手分解大将兵权,当时首当其冲的就是时任河东节度使得石敬瑭,以及时任凤翔节度使的李从珂 。
从亲戚关系上来讲,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 , 而李从珂则是李嗣源的义子,因此,石敬瑭、李从珂以及李从厚这三人,属于是平辈关系 。
但亲戚又如何?皇位稳固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当时李从厚决定,将二人进行相互调任,以防尾大不掉 。
对于李从厚的命令,李从珂第一个不愿意 , 他当即点齐兵马,以“清君侧”的名义 , 一路杀至洛阳,最终,李从厚不敌逃走,而李从珂则夺取了皇位 。
而李从珂登基后,同样是为了稳固统治 , 决定对石敬瑭下手,由于当时石敬瑭兵力不敌李从珂,因此 , 他就决定找外援,来帮助他教训教训李从珂 。
找谁来当外援呢?石敬瑭思来想去,最终把目光投向了契丹人身上 。
当时,契丹人已经建立大辽 , 并且实力颇为强盛,因此石敬瑭就觉得,靠着契丹骑兵,一定能打败李从珂 。
而为了请契丹人,石敬瑭也是下了血本,当时他就向契丹人许诺,只要帮他达到目的,那么就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人 。
这个条件 , 几乎让契丹人乐疯了,因此,果断答应了石敬瑭的请求,并派出重兵,帮助石敬瑭一举击败了李从珂 。
最终,在公元936年,大势已去的李从珂带着自己的家眷登城自尽而死 , 后唐就此灭亡 。
后唐没了之后,石敬瑭在契丹人的册封下,正是登基称帝 , 定国号为“晋”,史称“后晋”,这便是五代时期的第三个政权 。

后汉一共传承了两代,刘知远死后,其子刘承佑登基,而刘承佑的一个昏招,不仅让后汉亡了国,还导致自己最终身首异处 。
什么昏招呢?原来,在刘承佑登基之后他就发现,下面的大臣们对他颇不以为然,甚至有大臣在朝堂上直接反对他的意见 。
而这就让刘承佑忍不了 , 于是,他决定要立威,而他立威的方式十分直接,那就是把胆敢藐视他的大臣骗进宫来都杀掉 。
而大臣这边,在接到刘承佑的召见后 , 根本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刘承佑会杀他们 , 所以依次进宫,结果均被刘承佑一一杀死 。
但在这期间,刘承佑漏杀了一个人 。
这个人是时任天雄军节度使的郭威,当时郭威听说刘承佑要拿大臣下手,因此就有了防备,但刘承佑虽说没杀成郭威 , 最终却把郭威留在京城的全家老小都给砍了 。
因此,郭威便和刘承佑结下死仇 , 并为报仇带兵攻打刘承佑,最终,刘承佑不敌 , 兵败后逃走,而逃走没多久,就被部下杀死 。
刘承佑死后,郭威带兵进入开封,当时大臣就推举郭威当皇帝 , 但郭威再三推辞,最终和大臣议定,拥立刘知远的养子 , 也就是刘承佑的干兄弟刘赟登基 。
但就在刘赟开开心心准备登基之际,边境传来急报,说契丹人打过来了 。
突如其来的战报,让当时后汉朝堂上下一片慌乱,关键时刻 , 还是郭威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带兵去击退犯边的契丹人 。
而就在郭威带兵走到澶州的时候,其部下发生“哗变”,一帮军士手持黄布,“逼迫”郭威自立为帝,历史上第一次“黄袍加身”,就是这么来的 。
最终 , 郭威“被迫”同意了部下的“要挟”,而神奇的是,犯边的契丹人不知为何就此退去 , 因此,郭威带着部下,开开心心的返回开封,并在一番运作之后,成功登基称帝 , 建立“后周”政权 。
后周政权,便是五代时期的第五个政权,也是五代时期最后一个政权 。

之后,同样是契丹人莫名退走,而赵匡胤班师回朝 , “勉为其难”的接受了柴宗训的禅让,并在公元960年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
自此,五代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后周宣告灭亡,宋朝也由此建立 , 之后,赵匡胤通过数年征伐,平定了多方实力,最终结束了五代乱世,实现统一 。
这便是从唐末黄巢起义到五代政权更替,以及最终北宋建立的整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按时间来看也就53年(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 , 但听起来好像很长,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政权更换的太过频繁,各政权的皇帝也是如走马观花一般,所以才给人一种年代久远的错觉 。
说完五代政权,我们再来简单说说十国政权 。
十国政权,是在五代政权建立并交替期间,在中原之外的区域同时期存在的政权,这些政权灭亡的时间先后不一,有些是在北宋建立之前就以灭亡,有些则是被北宋消灭 。
比如像前蜀,前蜀为原唐朝壁州刺史王建所创,在朱温灭唐那年(公元907年),王建于成都称帝,定国号为蜀,史称前蜀 。
但仅仅过了18年,也就是公元925年,前蜀便在后唐李存勖的攻打之下灭亡 。
而前蜀灭亡后,李存勖任命孟知祥出任西川节度使 , 但由于李存勖去世 , 加上李从厚和李从珂大打出手,孟知祥便趁此机会割据蜀地,并在公元934年登基称帝,国号沿用“蜀”,史称“后蜀” 。
后蜀存在的时间较长,一直熬到了北宋建立,但随着北宋逐渐统一 , 后蜀终于在公元965年彻底被北宋击败 , 宣告灭亡 。
另外还有南吴 , 南吴为原唐朝的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所建,但在杨行密死后,其子刚登基便被杀掉 , 之后朝堂陷入混乱,最终大权落在了权臣徐温手中,徐温死后,其子徐知诰彻底掌握南吴政权,而南吴则宣告灭亡,
之后,徐知诰登基称帝,建立南唐政权 。
南唐在徐知诰的带领下,曾经一度实力强盛,但在北周建立后,遭到了多番攻打,导致元气大伤,到了北宋建立后,末代南唐君主李煜眼见大势已去,便向北宋投降,南唐就此灭亡 。
另外还有吴越,建立者为临安钱氏家族的钱镠,该政权也是亡于北宋之手 。
剩余的如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均是十国的政权之一,这几个政权中,闽国、南楚是被南唐消灭,南汉、南平以及北汉则是被北宋消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