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古代又称为“端阳节”或“龙舟节”,这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爱吃美食的朋友每年都会盼望着过端午节,由于端午节当天要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制作方法简单口感也比较好 。
大多数家庭都在端午节之前一天到两天左右 , 就要购买包粽子所需要的糯米和竹叶,端午节的前一天就会将这些食材用水泡开之后准备包粽子 。
随着人们饮食多样化,也使得端午节的粽子口感和形状越来越多变 。但在欢度端午节的同时,一定要详细了解节日的起源和节日存在的意义 。
在端午节凌晨家长就会给小朋友手腕上系五彩线,这是对孩子成长和健康的一种期盼 。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 , 每年端午节回家团聚的时候,都会一家人欢欢喜喜过节日 。端午节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包粽子,谈论生活和工作并且互赠礼物节日气氛非常浓重 。
端午节的粽子口感比较好 , 而且通过粽叶包裹的糯米清香甜蜜 , 远在异乡的人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也会想家或者思念亲人 。端午节作为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节日,同样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
端午节的起源和文化渊源
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众所周知过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的诗人屈原 。相传楚国诗人屈原对楚国灭亡无力回天 , 由于亡国之痛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而殒身,这就为端午节渲染了一定的爱国主义色彩 。
屈原是楚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生于公元前340年,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成年之后得到楚怀王的信任,曾经担任过任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经常和楚怀王一同商议国事,推行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举荐贤能的政策 。
在屈原的努力帮助下,楚国一度成为了军事和经济的强国 。公元前305年由于屈原反对与秦国联盟,使得屈原被楚怀王放逐出都城 , 从此屈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涯,直到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所灭 , 亡国所带来的屈辱和政治理想破灭,使屈原一度悲痛欲绝,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 悲愤的屈原抱石投江 。
屈原死后楚国的民众非常痛苦,为了避免河中的鱼虾损伤到屈原的尸体,附近的渔夫和村民都自主的拿来自己家准备的饭团,以及鸡蛋等食物扔到江里 , 希望通过这些食物喂饱河里的鱼虾,这样就不会损伤屈原的躯体 。
也有的人会把随身携带的竹筒中放一些糯米,既能够吸引鱼虾又能够起到一定的驱邪作用,避免水中动物蚕食屈原尸体 。
从此以后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楚国人在每年屈原投江这一天就会自觉的,将竹筒里装满米和其他食品用来祭奠屈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亡国的悲伤之情 。
后来这些竹筒米经过进一步的简化和改进 , 就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粽子 。从此以后每年端午节就有吃粽子的习俗了 。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人们对美食和口味也有了不同的追求,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莲子、绿豆、冬菇、花生、五花肉等多种材料做的粽子 。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简短故事 有谁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习俗与文化传承
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现在我们所知道的端午节,既是又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也是和家人团聚的重要佳节 。其实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殷商时代,最初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去病而举办的一个节日 。
《大载礼记·夏小正》说“五月蓄兰为沐浴也” 。
端午节这一天大家都会通过洗浴来驱除病魔,有的地方会通过用百草水洗澡起到祛病强身的作用 。现在人们在过端午节之前,也会在手腕上系五彩线以表达强身健体和去除疾病的愿望 。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就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鄂伍子胥 。春秋时期楚国伍奢家族被满门抄斩,伍子胥逃过一劫后投奔吴国 , 经过几年的养精蓄锐之后带兵讨伐楚国为父亲报仇 。在战争中人们用黑豆粉和糯米做成砖墙来抵御强敌 。
但由于政见不同伍子胥被吴王杀害 , 而处斩伍子胥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伍子胥死后也未得善终,楚王派人将其尸体投入江中 , 为了纪念伍子胥人们在每年五月初五 , 都会将粽子和饭团投入佳宁中 , 并且通过赛龙舟的方式驱赶水中的鱼虾 。
端午节的起源中还有孝女曹娥的传说,曹娥的父亲在江边弹唱的时候不慎溺水身亡 , 曹娥就在江边哭了七天七夜,后来父亲的尸体终于浮出水面 。
其实,这种行为深受封建礼教的推崇 。所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不仅是传统民俗节日,也是为了纪念古代先贤的正义之举 。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为了消灭吴国 , 想要通过操练水兵的方法增强军队素质 。但是又害怕受到吴王夫差的猜疑,所以经常用娱乐的方式来操练水兵,从表面上来看就像赛龙舟一样,宋高承《事物纪源》称:“竞渡起于越王勾践”,这就是过端午节的另一个传说 。
端午节吃粽子与民俗文化发展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传统习俗,在古代粽子就是的做法就是将糯米放在竹筒里烤熟 。这种方法制成的糯米不但蕴含竹子的清香气味儿,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会用茭白叶将糯米包成牛角状,这其实也就是比较早期的粽子 。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的食品 , 人们在制作粽子的时候还可以将糯米粽放入中药,不但具有益智和除病的的寓意,而且还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代不断变迁,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也在不断演化,尤其是粽子的种类也开始逐渐增多 。
在晋代之后粽子还作为亲朋好友交往的礼品相互赠送 。唐宋时期在包粽子的时候人们,就会将蜜枣放在糯米里,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就说明当时的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 。
到了元明时期粽子的馅料越来越丰富,在制作粽子的时候会掺杂一些肉片,或者板栗、绿豆和时令水果等食物 。
当然放入胡桃、松子等食物的粽子也十分受欢迎 。如今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泡糯米包粽子,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它的实际意义其实除了饱腹之外,更多的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