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有什么来历和传说
貔貅的来历和传说:以貔貅为形象的艺术作品可以追溯到汉代,大多是带翼的四足兽,其造型有可能传自西亚 。传说貔貅是龙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竟是金银珠宝,自然是浑身宝气,它和其它的吉祥兽相比起来十分的重要,因此也深得玉皇大帝的喜爱,但是它吃多了金银珠宝,难免会拉肚子 , 所以有一天可能因为实在忍不住了,所以便溺,惹得玉皇大帝生气,一巴掌打了下去,结果打到了屁股,貔貅屁眼就被封住了,从此金银珠宝只能进不能出 , 这个典故传开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 。传说它是民间一种凶猛的瑞兽,与龙、凤、龟、麒麟并称为五大瑞兽,貔貅曾经帮助炎黄二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天禄兽”,也就是天赐福禄之意,它专门为帝王守护财宝,也是皇室的象征,汉武帝把貔貅封为“帝宝” 。

貔貅也被人们称作别称辟邪、天禄、百解以及貔貅大虎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到,貔貅是一个有着六只脚的猛兽 。此外,《清稗类钞·动物·貔貅》中提到,貔貅的外貌很像老虎,也可以说是像熊,毛通常是灰白色,肩上长着一对羽翼却无法展开,头上有角 。
在古代的时候,貔貅也分一角的或者两角的,一角的被称为“天禄”,两角的被称为“辟邪” 。每逢春节、元宵节或者是喜庆之日,广东湛江地区的人们都会舞貔貅舞,用此来庆贺节日,以保佑平安 。
貔貅的神话传说与由来
貔貅是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 传说 的一种凶猛的瑞兽,传说貔貅除了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 , 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 。下面我就介绍几个关于这个神兽的传说 故事。更多貔貅的 文化 相关 文章 内容推荐(↓↓↓)
貔貅的正确开光方法
貔貅的使用方法
关于貔貅的典故轶闻
貔貅的佩戴方法
貔貅正确的开光方法
貔貅的传说故事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百解,共四个名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 , 会飞 。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 。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 , 雄性名“貔”,雌性名为“貅” 。但流传下来的都没有分为雌雄了 。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和两角的,一角的称为“天禄”,两角的称为“辟邪” 。后来再没有分一角或两角,多以一角造型为主 。在北方 , 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 。至于天禄,则较少有人用以称这种瑞兽 , 还有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象” 。
1.话说一日玉皇大帝举行寿宴,宴请龙王赴宴 。貔貅知道此事,非要与其父同去 。龙王过于溺爱只好答应 。貔貅的主食是金银珠宝,自然浑身宝气,跟 其它 也是吉祥兽的三脚蟾蜍等比起来称头多了 , 因此深得玉皇大帝与龙王的宠爱 。宴会之上,因貔貅与众神仙所食之物大有不同 , 于是貔貅自己去寻找食物,结果把摆在宫殿灵堂金银珠宝吃个精光,而貔貅有个癖好,就是随地大小便 , 吃多总会拉肚子,所以貔貅忍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气了 , 一巴掌打下去,结果打到屁股,屁眼就被封了起来,从此 , 貔貅流落人间,金银珠宝只能进不能出,这个 典故 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 。
2.自貔貅沦落人间,曾被皇帝命名为帝宝 , 因貔貅是皇室专用之物,通常将它摆放在王陵门口 , 书房或是内务库 , 用来开国昌运侵其龙脉,绝非一般官员及百姓所能使用,后来貔貅又名天禄,即天赐福禄之意,又因貔貅专食各种猛兽,邪灵,故又名“避邪” 。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绅府邸 -恭王府家贡各式貔貅,也正是因为皇帝对其之宠爱,此事并未深究,所以皇宫所有的造型和珅家里基本都有,也正是因为貔貅的佑护,和珅一直官运恒通,成为古代首富,其钱财之多,胜过皇宫 。
3.传说中的貔貅有二十六种造型 , 七七四十九个化身,其口大,腹大,无肛门,只吃不拉,象征揽八方之财,只进不出,同时可以镇宅辟邪,专为主人聚财掌权 。古贤认为,命是注定的,但运程可以改变,故民间有一摸貔貅运程旺盛,再摸貔貅财运滚滚,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美好祝愿 。貔貅尤其以玉制的催财力最强 , 对催财、改运、避邪、护身有特效 , 一只貔貅在手,你将鸿福齐天、富贵一生 。
貔貅的外貌形态
貔貅者 , 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龙状,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长有一对羽翼却不可展 , 且头生一角并后仰 。
很多人认为貔貅就是现在的大熊猫,《史记·五帝本记》中记载 , 4000多年前,黄帝驯养虎、豹、貔貅(大熊猫)等威猛动物为军队冲锋陷阵,在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战败了炎帝 。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貔貅在古代有两种,分别是单角貔貅和双角貔貅,有人说单、双角区别公(为貔)母(为貅),还有人说是区别善恶,总之是有单角貔貅的,而今多数都是单角貔貅,已经很难看到双角貔貅了 。
分雌雄
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 , 但这种猛兽分有雄性和雌性 , 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 。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 。貔貅造型多以两角为主 。古代也用貔貅来化指勇猛的战士,京剧《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诸葛亮曾有一句唱词“各为其主统貔貅”,“貔貅”意指雄师 。
在南方,有些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像”等 。中国传统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与龙、凤、麒麟一样是一种虚构的动物,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 。
看造型
怪兽由于是神话中的动物,所以没有真正的形象可作依据,只能凭画师及艺术工作者凭空想象,因此怪兽形象各异,千奇百态 。经过朝代的转变,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 。
较为流行的形状是头上有一角或两角,全身有长鬃卷起,有些是有双翼的 , 尾毛卷曲 。玉雕的貔貅一般采用卧姿,有口衔着玉钱的,也有趴在玉钱上的 。人们喜欢用红线拴住貔貅口里的玉钱,或是将绳子拴在貔貅的尾巴上,用来佩带和把玩 。
貔貅的传说典故
周武王
貔貅是三百多万年以前生活在西藏、四川康定一带的西域猛兽,具有极强的搏击能力 。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带着它打仗屡战屡胜 。周武王见貔貅如此骁勇神奇 , 就给他封了一个官,官号为“云” 。当时姜子牙发现貔貅每天食量惊人 , 却从不大小便 。而它唯一的排泄系统就是从其全身的毛皮里分泌出一点点奇香无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动物闻到这种奇香后无不争先恐后 , 不由自主跑来争食,结果反被貔貅吃掉 。
朱元璋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从地下挖出一对貔貅,而貔貅乃龙王的九太子,故命人在灵谷寺的旁边建立貔貅殿供奉这一对貔貅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修中山门,但国库无钱财,丞相刘伯温(也是风水师)建议朱元璋用貔貅来纳财,朱元璋听从在国门放一对世间最大的貔貅,结果两江士绅纷纷捐款,大动土木,场面宏大让朱元璋感慨万分,称道:大明臣民如此忠心,江山必然万载 。
乾隆
貔貅 , 又称辟邪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通灵神兽 。《小尔雅·广言》中说:“辟,除也 。”顾名思义,是人们希望借助它的法力,驱走邪秽,破除不祥 。《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群凶 。”唐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 。……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 。”今所见最早之貔貅形象的艺术作品上可追溯到汉代,多为带翼的四足兽,其造形可能传自西亚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貔貅的形象变得更加概括抽象,装饰意趣更浓 。从现存的石刻及玉雕貔貅可以看出其外形极富曲线美 , 气韵连贯 , 昂首挺胸 , 张嘴吐舌 , 气宇轩昂 。
貔貅的形象自唐代以后较少出现 , 及至清代乾隆年间,由于乾隆皇帝好古 , 对古玉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痴迷与喜爱,我们可在当时宫廷所藏的数件古玉貔貅身上看到乾隆皇帝亲自授意刻于其上的御制年款及御制诗词,足可见对其的重视和喜爱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汉代玉貔貅,其包浆莹润,曾经深沁熟盘,貔貅的胸前刻有御制诗 。其下配有双层紫檀木座,上层刻有“乾隆御玩”字样,下层刻有与貔貅胸前相同的御制诗,可见其曾为乾隆皇帝的心爱 收藏。另一件汉代玉貔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其上阴刻“乙巳年乾隆御题”诗 。在欣赏与赞美古物的同时,乾隆皇帝也命工匠参照汉魏及南北朝时貔貅神兽的形象制作新的“仿古”器物 。
【貔貅有什么来历和传说,貔貅的神话传说与由来】
以上就是关于貔貅有什么来历和传说,貔貅的神话传说与由来的全部内容 , 以及貔貅有什么来历和传说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