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由来传说
关于筷子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三种 。其中一种说法是筷子是大禹在治水时,为了赶时间捞取滚烫的熟食而发明的,随着大禹对筷子的使用逐渐熟练 , 人们也开始纷纷效仿,筷子由此流传开来 。
还有一种说法是商纣王宠妃妲己为了商纣王能吃上温度合适的饭菜,就用玉簪夹菜 , 久而久之在民间也逐渐流行起来 。

最后一种说法是姜子牙在神鸟的启示下发明了丝竹筷,随着效仿的人逐渐增多,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流传下来 。
筷子的由来
筷子 , 古称箸、梜,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 。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发明于中国 , 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公筷亦起源于中国 。不管是分餐还是使用公筷,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而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人则用手指去抓取 。中国最早发现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 。《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纣王为商朝末期的国君 , 可见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 。

筷子的传说:
传说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什么事也不会干,穷困潦倒 。他老婆就想将他毒死另嫁他人 。有一只神鸟再三提醒姜子牙,让他用竹丝做成筷子去验食物是否有毒,救了姜子牙一命 。故事流传开来 , 从此,老百姓也学着用竹枝做成筷子 。
还有传说说是商纣王有一次吃饭时,有一道菜肴太烫 。妲己怕他发火 , 就急中生智 , 取了头上的玉簪夹菜 , 吹了几口,待凉了再喂给纣王吃 。纣王吃的非常高兴,就让妲己天天如此 。妲己命工匠做了两根长玉簪用来夹菜,这就是玉筷的雏形 。后来这种夹菜方式传到了民间,便有了筷子 。
筷子是怎么来的
筷子也是我国的独创,是我国人发明的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夹取食物的用具,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具风采 , 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精华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吃饭是用手抓的,但是在吃非常热的食物的时候,因为烫手 , 拿不住食物,所以就必须借助木棍 。这样 , 人们就不知不觉地练出了用棍子夹取食物的本领 。
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就用树枝、竹棍、动物骨骼来做成筷子使用了 。夏商时期,象牙筷和玉筷已经问世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铜筷和铁筷 。至汉魏六朝 , 各种规格的漆筷也生产出来了 。没过多久,又有了金筷、银筷 。
筷子不仅用于夹取食物,还有许多寓意 。古代的时候,当官的人家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炫耀门第高贵,请人吃饭的时候常用典雅的象牙筷和金筷 。帝王之家一般都用银筷,目的是检验食物中有没有毒 。
古代民间嫁女的时候,嫁妆里必定少不了筷子 , 因为有“快生贵子”的意思 。古时人死后,冥器里也必定少不了筷子,说是供亡灵在阴间用 。
古时的筷子还起着军事上的许多其他物品无法代替的作用:
张良用筷子对刘邦作形象的示意,帮他制定了消灭项羽的策略;刘备还在宴会中故意掉落筷子,在曹操面前表明自己是无能胆小之辈;唐玄宗曾将筷子赐给宰相宋憬,赞扬他的品格像筷子一样耿直;永福公主在自己的婚姻上不服从父皇之命,以折筷表示自己决心已下,宁愿折断也不弯曲 。
筷子使用轻巧方便 , 在1000多年前先传到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地,明清时期以后传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别小看使用筷子这件小事,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也称得上是一个值得推崇的科学发明 。
中国筷子的起源和来历
筷子的起源及来历筷子的起源及来历,中国人一般都是使用筷子进食的 , 筷子的文化也是渊源流深,筷子能流传至今被广泛使用也是具有一定寓意的,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筷子的起源及来历 。
筷子的起源及来历1
中国是最早使用筷子的国家 , 据史料记载 , 筷子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开始被使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
古代,筷子还不叫筷子,而是叫“箸”,亦称“筯”“梜”,直到明代才开始改名为筷子 。
关于筷子的起源有着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当年大禹治水心切 , 吃饭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 , 于是便用两根树枝夹取热食 。还有一种说法是,妲己为取悦纣王,用两根发簪为纣王夹取热食,吹冷喂饭,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传说故事,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夹热食 。
商周时期
殷商时期,筷子刚刚出现,使用的频率不高 , 范围亦不大 。
据《韩非子》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
这则寓言故事是说:箕子通过商纣王使用象牙筷子一事 , 见微知著,就判定商纣必亡 。
这虽然是在反映商纣王的奢靡,但是也为考证筷子的起源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材料,足以证实,商纣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了 。
秦朝时期
秦时,筷子也叫“梜” 。《礼记》中记载:饭黍毋以箸……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 。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说,吃米饭的时候不用筷子,要使用勺子 , 热汤中如果有菜的话,就要
使用筷子夹菜,没有菜就不需要使用筷子 。
由此可见,秦朝时期对筷子的使用已经划定了明确的范围 。
汉朝时期
西汉建立后,四海升平,筷子作为饮食的器具 , 使用逐渐广泛 。
《史记》记载:“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 。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 。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 。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 。上起,条侯因趋出 。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少!’”
【筷子的由来,筷子的由来传说】
这则故事讲的是 , 汉景帝宴请周亚夫 , 故意不给他摆放筷子,以此考验周亚夫的品性 。
可见在当时,筷子已经成为了吃饭的必备器具,除此之外,张良借箸代筹的故事也反映了西汉时期,筷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国力昌盛,筷子也随着盛世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制造筷子的材料上,开始出现银质、金质,玉制和犀角制的筷子 , 上层阶级对这些金银筷子尤为喜爱,因为这可以从细微之处体现贵族和平民的差距 。
杜甫《野人送朱樱》有一句这样说:金盘玉筋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这里的玉筋指的就是筷子 , 唐朝时漆艺发达,于是便出现了漆筷,《本草拾遗》载:咽喉痹塞,取漆箸烧烟,发咳即破 。可见,筷子除了吃饭,还被赋予了其他用途 。
五代宋辽金元时期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筷子的使用更加多样化,开始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 。
《东京梦华录》载: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鱼三五个,箸一双 , 悉送在元酒瓶内,谓之‘回鱼箸’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宋代嫁女后需要回礼,其中就包括一双筷子 。
《太平御览》载:人三指用箸者,自如;四指用箸,贵;五指用箸,大富贵也 。”将人使用几根手指拿筷子同命运占卜相联系 。
由此可见 , 这一时期的筷子被赋予了多种象征意义,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
明清时期
明代,筷子的称呼由“箸”改为“筷” 。
据推测,变化的原因或许是为了避讳 。
《菽园杂记》载:民间俗讳 , 各处有之 , 而吴为甚 。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 , 幡布为抹布……此皆俚俗可笑处,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快儿者 。这句话是说,吴地的船夫忌讳住,遂将“箸”改为“筷”,祈祷行船飞快 。
《推篷窹语》载:亦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如立箸讳滞 , 呼为快子,今因流传之久,至有士大夫之间亦呼为筷子者,志其始也 。这句话是说 , 因为“筷”的读音比较顺畅轻快,比“箸”顺嘴吉利,因此被广泛采用 。
直到清朝,箸的称呼都没有消失,很多人在称呼上将筷箸并用,如曹雪芹的《红楼梦》 。
筷子文化博大精神,在不同时期,筷子的材质、长度、形状、色泽等均不相同,总的来说就是推陈出新,在前代的基础上,糅合当代的文化、审美,从而形成的 。
筷子的起源及来历2
一、中国筷子的起源是什么
1、妲己与筷子的传说
这个传说流传于河南省焦作市的温县、博爱及其山阳区的恩村一带 。传说商纣正喜怒无常,吃饭时不是说鱼肉不鲜,就是说鸡汤太烫,有时又说菜肴冰凉不能入口 。
有一次,妲己尝到有几碗佳肴太烫,可是调换己来不及了,妲己为讨得纣王的欢心,取下头上长长玉簪将莱夹起来,吹了又吹,等菜凉了一些再送入纣王口中 。纣王是认为由妲己夹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天天要妲己如此 。妲己即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长玉簪夹菜 。以后这种夹菜的方式传到了民间 , 便产生了筷子 。
这个传说也与史实不符,考古学家在安阳侯家庄1005号殷商墓中发掘出的钢箸 , 经考证其年代早于殷纣末期的纣王时代,显然,筷子既不是纣王发明,也非妲己创造 。
2、大禹用树枝、细竹捞食锅中滚烫的食物(流传于东北地区的筷子传说)
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舜命禹去治理水患 。大禹受命后,发誓要为民清除洪水之困,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日日夜夜与凶水恶浪搏斗 , 别说休息,就是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 。
有次大禹乘船到一个岛中,饥饿难忍,就架起锅煮肉,肉沸熟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食,欠禹不愿等肉锅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就砍下两根树枝从汤中夹出肉块吃了起来 。从此,为节约时间,犬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锅中捞食,腾出时间处理急事 。
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夹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菜既不烫手又不会沾染油腻,也纷纷效仿 , 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箸的雏形 。
二、有哪些国家使用筷子
用筷子的国家只有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越南 。但是各国的是用筷子的习惯也不尽相同 , 韩国大多使用金属筷子,而且吃饭的时候会轮流使用筷子和勺子,因为韩国人比较喜欢喝汤和将各种事物组合起来的吃法,比如把饭泡在汤里的吃法等等,所以会常常用到勺子 。日本大多使用柳木筷子,因为相信柳木可以避邪 , 因为日本人喜欢端着碗吃饭,所以筷子很短 。
筷子的起源及来历3
一、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用筷子
筷子,长期以来存在一个疑问 。据文献记载,周秦时候吃饭,还普遍喜欢直接用手抓 。《礼记,曲礼》记载了聚餐时抓饭不得乱传或把粘在手上的饭再拨放回去 。
直到汉代,用“箸”的故事虽不少,但《史记》说:“箸”是壶尊之类 。特别使人纳闷的是:在许多出土的器物上,杯、盘、碗、碟以至于钩、叉等微物都屡见不鲜,唯独未发现有筷子的形迹 。
直到解放后,云南大理洱海附近发现了一座铜棺墓 , 墓中有铜制的牛马、矛剑、锄镰以及筷子等共九十多种,初步的鉴定认为大约是西汉前后的遗物 。如果这个鉴定不错,对于“箸”就是筷子 , 以及用筷子在汉代已较普遍,就可以不再存疑了 。
二、“箸”后来为什么变成了“筷子”
为什么“箸”到后来就被称做了“筷”呢?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认为:吴地风俗,行舟之人讳说“住”,“箸”、“住”同音 , 所以便叫箸为“快儿” 。《推篷寤语》则说:世人常讳恶字而呼之为美字,“箸”音讳“滞”,故反其意而称为“快子” 。呼“快”既久 , 再考虑到箸多用竹制,后来就索性在“快”上加个竹头,而创成“筷”这个新字了 。
三、有关筷子的传闻轶事
筷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 在中国古代有关筷子的传闻轶事很多 。我们来列举一些:
1、张良曾用筷子作形象示意,为刘邦制定翦灭项羽的战略 。
2、韩凝礼用筷子预卜唐玄宗平定内战的胜败 。
3、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意识到曹操在盘问试探自己,赶忙借惊雷之声,将筷子失手落地,从而化险为夷 。
4、《儒林外史》写范进中举不久 , 丧母守孝,汤知县请他吃山珍 , 范进还是不肯进餐 。最后,汤知县换上白竹筷子 , 范进才进食吃饭 。原来在范进眼里,唯独白竹筷子才符合“孝道”
四、世界上使用筷子的国家有哪些?
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目前,世界各国以筷子为日常饮食工具的 , 有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蒙古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 。
其它国家饮食工具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使用刀叉勺子的欧美和拉丁美洲国家 。二是使用手抓饭的国家,如印度和非洲、西亚、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 。
以上就是关于筷子的由来,筷子的由来传说的全部内容,以及筷子的由来传说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