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喜欢拿小白鼠来做实验,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想起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里的一座纪念碑,纪念所有为人类医学研究牺牲的小动物们 。在我们的医学实验中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小白鼠就是其中之一 。它们为我们人类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科学家喜欢拿小白鼠来做实验,这是为什么呢

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变种,今天中国饲养最广泛小白鼠品种是1946年从印度某研究所引入到云南昆明饲养的品种 。
为什么选择小白鼠来进行医学实验 。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是小白鼠的繁殖力强,数量充足,价格便宜 。小白鼠一般是2岁寿命,但是它们每胎产仔8-15只,1年可怀6-10胎,也就是说,一只母的小白鼠一年最多可以生育100多只小老鼠 。第二是小白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很像 , 进行动物实验有很好的参照度 。第三是实验用的动物因为要进行对比实验,自身差异不能太大 。根据很多年培养下的小白鼠已经达到纯系 , 也有固定流程的培育方法,个体差异很小,很适合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另外,人类现在还培养出了一些特种小老鼠,特种小白鼠有高癌鼠、低癌鼠、糖尿病鼠及先天性肌肉萎缩病鼠等,适用于各种疾病的科学实验 。
但是现在有些高级小白鼠价格也不便宜 , 甚至很昂贵 。2007年,浙江大学从美国引入了15只小白鼠,价格要10万元 。因为这些老鼠都是基因敲除的模型老鼠,培养出它们并不容易 。而从美国引进的浙西小白鼠是提供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医生用于疾病病理基因研究 。
生物学实验研究中,“可重复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譬如动物实验 , A用方法a养了小鼠做实验,记过B在用b方法养成的大鼠身上就很可能重复不出来 。因此,对于生物学家来说,就要有一些动物,可以用一套标准方法养殖,每种动物的基因型几乎严格一致的 , 以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 。这类生物就是“模式生物” 。
常用的模式生物包括噬菌体、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等微生物,秀丽隐杆线虫、海胆、果蝇、斑马鱼、爪蟾、小鼠等动物,和拟南芥、水稻等植物 。
那么,为什么这些生物被选作模式生物,被大规模研究与使用呢?
这些模式生物的共同点包括:它们能够代表一大类的生物,对研究人员进行特定问题的研究很有帮助;它们容易获得且容易饲养;它们易于繁殖,且基因型清楚;进行实验操作比较容易 。
这些特点是所有模式生物所共有的,小白鼠自然也不例外 。
【科学家喜欢拿小白鼠来做实验,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小白鼠有什么独有的有点呢?
第一,小白鼠是哺乳类动物 , 且价格低廉 。哺乳动物,意味着小白鼠与人类的很多生理过程的机理都是相同或者相似的 。而价格低廉 , 则意味着我们可以大规模得进行研究 。同为哺乳类模式动物的猴子,一只几万块,想做大规模实验,很尴尬啊 。
第二,小白鼠较为温顺易控制 。弱鸡如我,抓住一只小鼠显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抓住一只比我高一头的猩猩,只能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
第三,小白鼠与人类的基因,90%是同源的(毕竟同为哺乳动物嘛) 。所以在很多疾?。?诸如糖尿病,白内障,各种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以及各种癌症的研究中,都用小白鼠来做试验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