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面是哪里的特色美食
阳春面是高邮、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淮安等江南地区的特色美食 。阳春面是江南地区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又叫做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此面虽然看似清淡,但却鲜味十足,十分爽口 。比较出名的有上海阳春面、高邮阳春面和扬州阳春面等 。
相传在乾隆年间,在三月的时候,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到了淮安,他特意避开了文武百官,然后在一个面摊上坐了下来 , 随即店小二端来了一碗清清淡淡、汤汁清澈见底的面条 。面条上还有着大大小小的金色油花,以及翠绿的葱花,香味扑鼻 。乾隆连吃两碗后,问店小二此面的名字,但是店小二说没有给此面起名字,随后乾隆皇帝就赐名为“阳春面” 。
上海阳春面属于哪儿的特产美食
上海阳春面阳春面,又称“清汤光面”,是上海的一大特色,说来话长 。这话“长”要长到秦始皇的时候,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却不知道秦始皇也统一了历法,以夏历的十月为正月,这个月又称-春 。这十月和阳春的关系,後来被引用到了上海的切口中,“阳春”就是“十” 。过去这种面,每碗卖十文钱,乃是贩夫走卒之食,因为光面不好听,於是用价钱代面名,便成了“阳春面” 。另外有种说法是从“阳春白雪”而来,这面光光什么都没有,这雪白白也是什么都没有,於是成了面名 。
【阳春面是哪里的特色美食,上海阳春面属于哪儿的特产美食】
阳春面之为上海的特色,就像大饼、油条、豆浆、粢饭“四大金刚”一样 , 乃是深深与上海人的生活维系在一起的 。阳春面,是面中最便宜的东西 , 可依然保持著苏沪菜点的风格,不即不离、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在这里显现出来,以至於有位旅居美国十一年的朋友 , 回沪後非要在路边的小店寻到了阳春面,方才有了回家的感觉 。
这阳春面到底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呢?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 。说它什么也没有,的确不为过 , 这碗光面,只是白白的面条 , 加上几点葱花而已,青青白白,煞是好看,因此,也有人美其名曰“青龙白虎面”;说它有,它不但用的是高汤 , 有著各式物件的精华,透气一份清香,透著一份醇鲜,同有著上海这个特殊开放口岸百多年来的精华,透著一份矜持的怀旧 , 透是一份自赏的孤芳 。
这阳春面是“清汤光面”,却万万不是“清水光面” 。这阳春面,最早也的确是清水的,後来经过老半斋等名店的改进,使用了鸡和鱼混炖的高汤,才使得阳春面“换了一种意思” 。
说到这高汤,可是大有讲究,我经常收到网友的信,问我这高汤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说:“高汤,就是冻起来会成膏的汤 。”高汤是烹调必不可少的东西,大抵是可以用水的地方 , 若用高汤代替,这菜做出来,就会鲜美许多 。比如那烤麸,要用到水煮,若是用高汤去煮,这鲜味就会渗透到烤麸里去;而那鱼翅、鲍鱼之类,本身并不怎么鲜 , 就更要用高汤来把鲜味引出来,叫做“吊鲜” 。高汤的制作,民间各不相同,最好的可能要数老鸡、甲鱼两样混炖的;差一点的,用鸡壳子、肉骨头混炖 。最不济的,也是民间饭店用得最多的 , 是用猪下水和猪血混炖,据说味道相当鲜 , 但我总想那种鲜法乃是“虎狼之鲜”,就像给极虚之人用极补之药 , 为法所不取 。
炖高汤的时候,要用冷水 , 盖过里面的物料,加酒以去荤物的腥味,但是切忌放葱姜等物,以防和菜夺味,把水烧沸以後 , 撇去浮沫 , 就改用小火焐著,一直焐到骨酥肉烂,方才可以 。焐高汤,一定要用水火 , 火大则汤不清,光是如此,还不够 , 等到炖好了,要把汤水泌出,再用布滤过杂质 , 冷却後,刮去上层的冻油 。然後把汤重新烧沸,放入打散的蛋清,倒入蛋清的时候,要一边倒入一边搅拌汤水,那样蛋清会裹住汤里的混浊之物,等到蛋清烧老,撩起弃去 。这才有了清清爽爽的高汤,这种高汤,才能当做水用 。这汤清的学问,一般人不知道 , 只是拿个鸡煮煮,烧菜的时候,从里面舀上一勺加加 , 这种高汤,不清且油,还是不放的好 。而且,也不是什么菜都可以用高汤的,比如豆腐衣,就不能用高汤,取其纯清之故;再比如烧海鲜,宜用鸡汤不能用肉汤;这里面的讲究,多著呢 。烧好的高汤,可以装入塑料袋冷冻起来,随用随?。?如果下班没有时间做汤 , 只要拿出一包来,加热後放些蔬菜,就是一道好汤 。高汤 , 是烹调的基本,因此 , 哪怕是净素的菜,也用素高汤一说 。素高汤 , 多用胡萝卜、黄豆芽、芹菜和香菇根炖成;我曾经做过只用香菇和蘑菇两样的素高汤,果真鲜美异常 , 而且那香味较之荤汤,更有一种高雅的品味 。
阳春面还要用到一样东西 , 那就是猪油 。什么?猪油?!对,正是猪油 。上海的阳春面,一定要用猪油来“点一下”,才会更有滑润的感觉,“润”之一字,便道尽了阳春面似有还无、似无还有的境界,靠的就是那一勺猪肉 。记得十年前 , 上海的改革开放已经相当有成效,连猪油也不多食了;那时 , 一班人等到扬州去玩,记得在太平堂前的面摊上,要了几碗面 , 有一女生见空的碗里有块白色物体,问是什么 , 答曰“猪油”,我们那些女同学特地关照那老太太 , 说是不要放猪油,那老太太抬起头来,万分诧异地看著那几个女生,问道“荤油哎,也不要?”神情中流露出多少无奈与感慨 , 那老太太的眼睛,使我至今记忆犹新 。猪油用肉膘或是板油来熬,前者出油少油渣多,後者出油多油渣少 。熬猪油的时候,要加一点水熬,因为油沸以後易黄、易分解,不但影响香味和颜色,还会产生一些毒素,用了水,可以使温度保持在一百度,那样熬出来的油,才又香又白 。猪油熬到最後,会有一层油渣浮在油面上 , 那可是样绝好的东西 。小时候 , 最喜欢看祖母熬猪油,为的就是那一小碗油渣 。油渣要趁热吃,那时没有糖粉,就撒上一些绵白糖,入口又松又脆,带著一股股的暖意,那种香甜,在如今久食鱼肉之後再不复得 。
有了高汤、有了猪油,葱也有讲究 。葱一定要上海的小香葱,极细的那种,这些细葱可不是从一大堆挺粗的葱里挑出来的,那是赝品 。这小香葱,生来就是细细的,却也壮实,而且特别的绿 , 那是种赏心悦目的绿,看得让人著实地喜欢 。切葱的时候 , 要把葱头切掉,只剩下全绿的葱杆,切成两三毫米长的葱末,也叫葱花 。
於是,拿一个碗,舀上一匙猪油,再放点盐;一个灶上烧著清水,一个灶上烧著高汤,就等下面了 。面要银丝细面,揉透赶透後再拉出来的,那样的面,才够精致,可以做到软而不烂,韧而不硬 。下面,是件似易实难的工作 , 水要多,火要大,等水烧沸之後,放入面条,等到面条浮起来的时候 , 把面撩起,放到竹篱里,拿到水下冲洗至面条冷透 , 然後放到烧沸高汤锅,把已经熟了的冷面条放入 , 等面再次浮起,用长筷子撩起面条,举到至高 , 把面的底端先放入碗中,顺势折上几折,那面便整整齐齐的,很是好看 。然後,再倒入高汤,高汤不宜太多,要让面稍稍高出汤一点点才好,撒上葱花,便可谓大功告成 。
这便是所谓的精致 , 吃的精致,并不是北方人说的矫情(念作“嚼情”);吃的精致 , 有时是一种品味 , 有时只是一种习惯 。
以上就是关于阳春面是哪里的特色美食,上海阳春面属于哪儿的特产美食的全部内容 , 以及阳春面是哪里的特色美食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