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的哪些行为对买房人构成欺诈行为

1海景房:然后海景房前面又盖房,挡住部分或者全部 。
2游艇码头:三亚某楼盘承诺有游艇码头,后来没有 。
3学校学区:各种各种有幼儿园,小学,中学,承诺学区房,很多发现不是学区范围,或者学校没有盖起来,盖了一半,没有在承诺时间开学等 。
4改变规划:原有绿地,广?。?游泳池,篮球场等设施,被开发商重新报建成新项目 。
5精装修:很多业主交房后发现装修材料和样板房差距太大 。
6按期交房:开发商各种资金及施工原因无法按期交房 。
7突破容积率,也就是开发商18层楼,违法盖到20多层,验收不合格,无法交房 。
8质量问题:各种建筑材料,设计,施工,消防,抗震等,导致的房屋本身质量太差 , 漏水 , 脱落,各种验收不合格等等 。
先发文字,有空补照片
商品房不同于其他商品,建筑材料、施工方式等方面都不直观,很多质量问题,很多纠纷 , 都是交钱买房后,甚至过了很长时间才发生的 。
开发商又不同于其他商户,多数是为了一个项目集资凑起来的临时班子,楼卖完了就转移阵地卷铺盖走人 , 或者直接分钱解散,政府对这方面的监管又缺失,所以买房人后期维权很难 。
综合买房过程中的纠纷,开发商常有以下欺诈行为:隐瞒质量问题;虚报面积;销售五证不全房屋;虚构小区周边或小区内的民生规划,如学校医院商城以及景观等 。
特别是现在的开发商都雇佣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和中介个人,在社会上,媒体,网络大量散播虚假信息,雇人在售楼处排队,营造恐慌气氛,逼迫刚需抢房 。
对于这些行为,不能只要求买房人练就火眼金睛,还得需要有关部门发挥作用,毕竟五证不全就敢公开销售,有关部门难辞其咎 。

开发商的哪些行为对买房人构成欺诈行为

房屋买卖合同时有发生,而面对开发商存在欺诈等情形时,很多买房人自然认为可按照消法来主张三倍的赔偿 , 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理及调整范围来看,个人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调整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产生的关系,房屋作为生活或投资等交易需要 , 并不属于生活消费的领域 。
而按照商品房买卖的相关司法解释,以下五种情形 , 开发商除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外,应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一、买卖合同订立后,存在以下两种情形的,导致房屋买卖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买受人无法取得房屋的 。
1、出卖后抵押,开发商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
2、一房二卖,开发商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
二、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存在以下三种情形的,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 。
1、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2、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开发商的哪些行为对买房人构成欺诈行为】
3、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
开发商的哪些行为对买房人构成欺诈行为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