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来历
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 。小龙贪玩 , 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 。有个小伙子 , 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 。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 , 只好播雨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二月二,俗称青龙节、农耕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

每当二月二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 , 名为“挑龙头、“吃龙胆”,这么做的意义都是为了敬龙祈雨 , 让老天佑保丰收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来历:二月二龙抬头,俗称青龙节,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 。在北方 , 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 , 亦称春龙节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 , 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
风俗: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 。长辈们希望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 , 希望带来好运 。另外,之所以在二月二日剃头 , 是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 , 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

二月二祝福语
1、二月二来龙抬头,我的祝福有看头 。幸福生活又起头 , 美好日子有盼头 。快乐奔跑在前头 , 好运握在你手头 。烦恼掉在你后头,幸福驻进你心头 。
2、二月初二龙抬头,祝福短信送到手 。读着短信啃猪头,好吃好喝好兆头 。看着短信去剃头,有说有笑有朋友 。发个短信给朋友,事业更上一层楼 。
3、二月春风龙抬头,吉祥如意好彩头 。财运刚刚冒出头,幸运悄悄立上头 。福运绵绵在前头,好运多多在里头 。喜鹊喳喳闹枝头,命犯桃花砸你头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希望大家喜欢!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其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俗称“二十八宿” 。“宿”表示居住的意思,而月亮是每天基本入住一宿,等到28宿轮流居住结束,也就是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人们通过这一现象,来观测天象 。“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 , 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 , 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北方地平线下 。仲春(惊蛰至春分间),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 , 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 , 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 。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 , 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 。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苍龙七宿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 , 这苍龙七宿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 , 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生机、万物复苏 。中国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 , 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 。“三垣”是“紫微垣” , 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 。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 , 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 。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
在每年的二月二,都会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 各地风俗不近相同 。
1、引龙回
在民间,人们用家中烧火做饭的草木灰,从大门口划上线,弯弯曲曲 , 引到家里来,连接到屋内、厨房等等,再旋转环绕水缸一圈,人们把这称为引龙回 。
2、剃龙头
都说正月里不剃头,又什么剃头死舅舅 。所以,正月里,人们一般不剃头 。但是 , 到了二月二这天,大大小小理发店都爆满,把理发称为“剃龙头”,借“龙”之名,沾沾吉利 。孩童理发蕴意健康成长,大人理发蕴意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寓意好兆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
3、放龙灯
在黄河及一些沿海湖泊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 。人们用庄稼或者植物秸秆扎成船支的样子,再放上上用萝卜刻的油灯或者插上蜡烛,到了晚上 , 点燃灯烛 , 把它们放到河里,给龙照路,用来祈求赐福纳祥 。
4、行龙船
古时候,农历二月二这一天是祭祀龙神的节日 。人们都要到龙神庙祭拜龙神,以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 , 顺顺利利,五谷丰登 。所以有些地区就会抬出龙舟,名曰“行龙船” 。
5、舞龙灯、放龙炮、炒豆
二月二这天,不少地方为了祈求今年有个好收成 , 往往吃煎饼,舞龙灯、甚至炒黄豆吃,以期望五谷丰登 。广东有些而且还会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6、敬龙神
有些地方,以青蛇为龙,打着彩灯、拉着龙车在街上来回巡游 。
7、洒龙灰
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在二月二这天,早早的起床用草木灰,沿着墙角院落细细密密洒上一圈,蕴意“请龙神” 。实际上这也是有实际作用的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一些害虫也出来作祟 。为了驱赶害虫,洒灰驱虫也就顺理成章了 。
当然了 , 还有许多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比如熏百虫、避蝎子、祭龙王等等,不再一一赘述 。其实举办形式多种多样的活动,不外乎就是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安居乐业,图个大吉大利好彩头 。
二月初一初二吃什么
1、饺子(食龙耳)
饺子是中国北方最好的美食之一,不接受反驳!无论北方人走到哪儿,最难忘的就是饺子 , 而且最难忘的是母亲包的 。思乡有时吃顿饺子会化解很多愁 。北方的农村重大节日都要吃饺子的 , 二月二也不除外的 。“好吃不如饺子”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 。这饺子有很多形状,元宝形的、耳朵形的,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 。,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
2、炸油糕(食龙胆)
北京、天津等地:有二月二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 。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 。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 , 即成黄米面 , 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这个小米可不是那种普通的我们见到小米,是那种糯小米,一般用来做年糕和面食中包上做蒸包 。
3、春饼(咬龙鳞)
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 , 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 。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
4、麻花(啃龙骨)
这个是河北地区的风俗,相传很久以前,河北大营一带毒蝎横行 , 人们为了诅咒这个毒蝎,就在每年阴历二月二,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 , 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 。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
5、山东地区:面旗子
农历二月二,山东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传统习俗 。发面之后,然后再跟擀面条一样,擀成面,用刀切成菱形,跟旗子一样 。我小时在农村时,我母亲做得会加鸡蛋 , 颜色黄金色 , 一般是用沙子炒或者直接放大锅中炒 。小时候最爱的食品之一 , 嘎嘣脆,又不硬,香 。可惜很多年没吃到了,一直在外地 。
6、山东青岛地区:除了吃棋子、糖豆,还在二月二摊煎饼吃 。
那个年代,白面金贵 。我小时在家最爱吃的就是老妈摊得煎饼,里面加点油、鸡蛋、葱花 。但是我自己做总是做不出那个味道 。
这个煎饼不是临沂、淄博地区那种 , 也不是现在流行的煎饼果子,但是做法差不多,只是相对软 。
7、北方:龙须面
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 。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 , 故而得名 。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
8、爆米花(金豆开花)
当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此事惹恼了玉皇大帝,玉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 有条黄龙却违背了旨意 。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凡间,压在舍利塔下,玉帝说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开花”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 , 突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 , 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崩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
9、甘肃: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 , 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 。山东地区除了吃面旗子外,也吃炒豆子 , 只不过同甘肃的略有区别,是用面加糖然后调成稀状 , 把黄豆裹起来,然后再炒,更美味 。
10、吃猪头
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民间习俗春龙节来到 , 家家户户吃猪头等各种食物,以示吉庆 。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 。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
11、北京: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 。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
12、安徽黄山:炒面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 。炒面条是将面条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与肉丝、油豆腐丝、春笋丝、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 。因炒熟的面条外形像虫,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掉了 。
13、江浙沪地区:撑腰糕
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留着吃“撑腰糕”的习俗,有把腰撑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 , 当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
14、浙江温州:芥菜饭
芥菜饭是浙江温州传统的汉族小吃,饭松菜嫩,香甘爽口,别有风味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 , 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 。《瑞安县志》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 。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
【二月二的来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
以上就是关于二月二的来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的全部内容,以及二月二的来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