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是指
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及伴随发生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
山洪灾害主要受暴雨影响 , 因此山洪灾害的发生与暴雨的发生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 。我国的暴雨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因而我国的山洪灾害也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尤其是6月至8月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 。
山洪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区和岗地,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区的山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水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
来势迅猛 , 成灾快 。山丘区因山高谷深、溪河密集,降雨迅速转化为水流,且汇集快、流速大,降雨后很短时间就会形成灾害 , 预警预报难度大 。破坏性大,危害严重 。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随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 经常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桥梁倒塌、耕地冲淹、房倒人亡等 。
山洪是如何形成的原因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 。形成因素包括地质地貌因素、气象水文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因素 。1、地质地貌因素:
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如泥质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时,从而形成山洪灾害 。
2、气象水文因素:
山丘区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往往造成持续或集中的高强度降雨 。据统计,发生山洪灾害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分饱和,地表松动,遇局地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 。从整体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可知 , 发生山洪灾害主要还是持续的降雨和短时强降雨而引发的 。
【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是如何形成的原因】
3、人类活动因素:
山丘地区过度开发土地,或者陡坡开荒,或工程建设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乱砍滥伐森林 , 失去水源涵养作用,均易发生山洪 。

扩展资料:
山洪的危害:
山洪冲毁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常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1933年12月31日深夜在美国洛杉矶地区降暴雨引起山洪,冲毁房屋400栋 , 淹死40人,损失5000万美元 。
1934年7月11日在日本石川县下平取川的一次暴雨山洪,一之濑村及赤岩村被淹没,有50余人下落不明,福冈金泽市营第二发电所全部被冲走 。
在中国山西省平顺县东当村,1956年8月2~3日降暴雨,在流域面积仅1km2的狼郊沟内山洪暴发,造成沟崖坍塌,堵塞沟道,形成天然水库 , 随后挡水坝体突然溃决,村内43户92人和109间房屋 , 财产全遭毁灭 。
山洪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包括
山洪灾害发生的原因:1、地形条件:
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 。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 。
2、森林覆盖条件:
大范围树林、毛竹覆盖 , 汛期当暖湿空气携带大量水气,达到林区上空,与林区温度偏低 , 相对湿度偏大的冷空气交锋,易造成大的局部降水 。
3、水源条件:
水体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组成部分 , 又是激发因素,主要来自降雨 。

扩展资料:
山洪防治:
山洪防治工作的目标是:确保人员安全 , 确保水库大坝安全,确保重要城镇安全,确保重要交通干道和通信干线的安全 , 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山洪灾害的危害:
山洪冲毁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 , 常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
例如:1933年12月31日深夜在美国洛杉矶地区降暴雨引起山洪,冲毁房屋400栋,淹死40人,损失5000万美元 。
1934年7月11日在日本石川县下平取川的一次暴雨山洪,一之濑村及赤岩村被淹没,有50余人下落不明 , 福冈金泽市营第二发电所全部被冲走 。
在中国山西省平顺县东当村,1956年8月2~3日降暴雨,在流域面积仅1km2的狼郊沟内山洪爆发,造成沟崖坍塌,堵塞沟道,形成天然水库 , 随后挡水坝体突然溃决,村内43户92人和109间房屋 , 财产全遭毁灭 。
以上就是关于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是如何形成的原因的全部内容 , 以及山洪灾害是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