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中期的嘉靖皇帝,是明朝历代皇帝中,统治时间较长的一位 。然而这位君主的行事风格,非常诡异 。经常用各种计谋和手段,给自己营造一种神秘主义奉为 。而他治下的王朝,虽然风波不断 , 但始终没有之后几位继任者那样的大风大浪 。
那么问题来了 。对于嘉靖皇帝这样的君主,究竟应该如何去评价他?他到底是有能力执掌一切的明君 , 还是徒有其表的昏君?

嘉靖其实是明朝皇帝风格转变的分水岭
在解答之前,我们可以将君主个人的手段和执政结果做区分,并从两个方面来分别看待 。毕竟 , 一个人的具体水平如何,往往不会是左右结局的唯一因素 。王朝乃至整个世界的总体格局,都会对君主个人水平因素,产生巨大的影响 。
嘉靖用各种手段 , 维持了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但这个理想世界对于大明朝而言,却未必是好事 。也让今天所以愿意潜心体察那个时代的智者们,唏嘘不已 。
要理解嘉靖的行事作风 , 就必须先看他的出生 。因为他原本并不是皇储身份,甚至连皇子都不是,无法享受明朝宫廷的皇家教育和相应的待遇 。这也就意味着嘉靖没有从小就有的那种极强优越感,或者说优越感的层次,仅仅停留在自己封地内的宅地 。一旦脱离了原先的舒适环境 , 在京师面对见多识广的京官老臣,优越感就会被稀释的荡然无存 。

前期的明朝皇帝 多少还保留了一些勇武
因而,嘉靖皇帝给人以神秘主义倾向的感觉 。实际上就是他个人的性格比较阴郁 , 对周遭的大部分人都非常不信任 。这种性格极有可能是在他少年时期,离开原先的封地和家庭或 , 在紫禁城内养成的 。
如果看一看之前的历代明朝皇帝,就会发现这种阴郁是前人们所不具备的 。哪怕建立王朝的创业者朱元璋和篡位上台的明成祖朱棣,都在表现大气和计谋方面,做了相应的平衡 。而仁宗和宣宗的性格都相对宽厚,并有自小作为皇子的底气,根本不削于干很多过于阴柔的事情 。至于看上去有些天真浪漫的明英宗和明武宗 , 则更是一副天之骄子的气象 , 与嘉靖这种藩王出生的新皇帝,不可同日而语 。

正在骑射狩猎的明宣宗
由于是皇帝中的“插班生”,嘉靖从少年时期开始接受的教育,也很成问题 。明朝前期的皇帝们,虽然个人性格与具体经历都各有不同 。但一般都会保留些最基本的蒙古武力文化 。这个传统就从嘉靖开始中断 , 并在之后不断出产彻底的死宅皇帝 。不是在内廷索取无度,就是连上班打卡都懒得应付 。更有生错人家的木工高手乱入 。
嘉靖在其世界观尚未完成塑造的年纪,就完全按照儒家经典的圣人教育被塑造 。但正如前文所讲的那样,环境聚变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非常巨大 。不由自主的个人好恶与封闭化的单一教育模式,让他的眼界和格局意识,变得非常之低 。
所以,在嘉靖在位的时候,整个明朝对于世界的认识,进一步退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相比明成祖到明武宗这一系列具有少许国际眼光的前人来说,他已经彻底成为了身居大内的文弱之主 。

严嵩的一生就是嘉靖控制官僚集团的缩影
【明朝嘉靖帝是昏君吗】
在利用皇权和儒家等级意识方面,嘉靖干的非常得心应手 。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将一生全部的禀赋都集中到某个领域,从而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神秘主义色彩的营造,既是他幼年心理阴影留下的心虚残余 , 又是他进一步强化个人权力与控制欲的保护伞 。
只是在其他方面,嘉靖的所作所为,对于一个几乎控制了整个东亚大陆的帝国而言 , 是非常有害的 。从他执政时发生的众多问题,就能发现他与自己所处的时代,有多么的格格不入 。
以非常著名的嘉靖倭乱来说,皇帝本人的态度与他的世界观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他之前,明朝虽然恪守海禁政策,但地方上迫于经济发展需求,或多或少还是给沿海居民和外来商贩放开了一些灰色地带 。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珠江口的屯门岛和舟山群岛南部的双屿岛 。

嘉靖的高压曾策直接激起了大规模倭寇风潮
但在嘉靖皇帝继位后 , 急功近利的狠抓对地方上的权力控制 。重点就打击了地方仅存的一些自由贸易空间 。利用明朝官军的体量优势,通过偷袭等手段,将西洋的葡萄牙人、南洋的泰国人、东面的琉球与日本人都杀了出去 。同时,也打击了沿海广大居民的为生手段,逼迫他们彻底走向武装走私 。
走投无路的沿海居民 , 就成为了倭寇集团的主力 。一直到嘉靖死前,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无论有多少个戚继光 , 编练多少戚家军,都不可能消除几百年来在沿海地区根深蒂固的传统 。因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格局成型后,是很难发生变化的 。

嘉靖的高压手腕 最终为自己招来了蒙古人的武装示威
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在大明朝的西北边境也在同时上演 。山西边区的居民,长期以来就需要通过和草原南部等地的贸易,维持必要的生计 。在嘉靖继位后,也加强了对这里的越境贸易打击,迫使更多人奔逃到边境之外,成为彻底的法外之民 。由于白莲教在当地的巨大影响力,嘉靖时期的白莲教就因为单方面的武断打压而势力越来越大了 。
他们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市附近 , 建立了大规模定居点,成为明清两代非常有名的板升城 。他们也屡屡带着庇护他们的蒙古势力 , 攻打明朝边境 。后者同样希望与明朝保持贸易关系,并在过去通过边境的白莲教徒帮助,进行这种地方默许的生意 。现在 , 在嘉靖的高压打击下,只能通过武装示威来达到效果 。
文弱不堪的嘉靖发现,自己手里的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甚至连花名册上的人数都被大量注水 。若非蒙古人的目的在于武装争取贸易,嘉靖皇帝可能成为第二个明英宗 。

糟糕的财政状况 让嘉靖根本没法多变出几支戚家军
当然,仅以他个人角度出发,嘉靖还是收获了不少成果 。比如通过不间断的打击分化朝廷大臣,获得了对士大夫集团的掌控 。随后再推而广之到各地方官府,这让他自己对全国各地的控制,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步 。对于一个因没有安全感而需要强化个人集权的君主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结局 。

破败的西北陆上防务 也根本搞不定蒙古人与白莲教
只是在他逐步集权的过程中 , 明朝的实际情况却是越来越糟 。不仅朝政更加腐败 , 而且经济状况也是一塌糊涂 。那些原本可以分摊地方财政压力的灰色收入被强行制止,让朝廷反而需要为善后事宜花费更多的财力,几乎形成无底洞 。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嘉靖多活10年,明朝很有可能在他精明的打理下,提前崩溃 。从这一点来说,你就很难将他视为一个有能力的明君了 。
嘉靖皇帝,名为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即明世宗 , 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 , 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 , 后世称嘉靖帝 。

史书上对其的评价,其实还是非常不错的 , 说他是“中兴之主” , 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不过这家伙虽然勤政爱民,深知帝王之道,但却有非常喜爱道术,这家伙在皇宫之中曾差点被宫女给勒死 。之后他便创造了一个记录,那就是二十多年不上朝 , 就躲在西苑之中炼丹 , 以求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肯定不可能,不过他确实活得不短 。

在他当政期间 , 在文治方面,有闻名天下的大奸臣严嵩,也有清明照千古的海瑞;然后在武功方面 , 边疆稳定,蒙古也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 。江南地区的倭寇,也因为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的出现,平定了危害江南的倭寇 。最为主要的是,这家伙在位期间减轻了赋税 。不管上层怎么昏聩,也不管严嵩多么不堪,减轻赋税这东西,对人民来说都是极大的好事情 。

也有人评价其当政期间的作为,给张居正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条件 。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明朝发展到中后期已经是各种问题丛生,君臣的争锋更是屡见不鲜,嘉靖皇帝能够在君臣争锋之中一直取得主动,可见其驭下之能力 。其帝王权术有多厉害,从起第一天赶到北京的时候准备继承皇位便和大臣们开始争锋,当时杨廷和想要礼部用太子的礼仪来迎接嘉靖帝,但嘉靖不干,说老子来是做皇帝的 , 你拿太子糊弄我,肯定不行 。最后他在城外接受了群臣朝拜,从大明门进入 。后来因为给他老子追封的问题 , 又和群臣过了一招,还是他胜利,从此之后他便牢牢把握朝政 。
所以说嘉靖帝虽然算不上雄才大略,但一代明君的称呼他还是可以当得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