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鞋是中国还是日本的
木屐鞋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人发明的,它是汉朝时期常见的服饰 , 后来才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流传至今 。木屐鞋是我国最古老的足衣之一,木屐鞋根据鞋面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 , 比如由帛制成鞋面的木屐鞋叫做帛屐,牛皮制成鞋面的木屐叫做牛皮屐 。木屐鞋还有很多其它特点 , 比如具有耐用性,当木屐损坏之后,可以进行随时更换 。同时木屐鞋还具有方便性,木屐鞋的木板下面有两条突出的齿,这个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在雨天的泥地上行走 。由于古代的路面一般比较崎岖,木屐鞋的出现可以减少鞋底和路面的接触,让人们在行走的时候可以更加的平稳 。
木屐起源中国还是日本
木屐,就是木制的鞋 。提起它,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春秋时,晋文公出国流亡19年,即位以后,便封赏他的追随者,追随者之一介之推却不受禄,隐于深山,敦请不出 。后来文公以火焚山,以为这一下子可以把他逼出来了 。但介之推仍然不愿出来,抱树焚死 。事后 , 文公甚为哀惜 , 便以这棵树制成木屐,以作纪念 。此后木屐普遍流行 。当时木屐不仅为一般平民穿着,士大夫亦喜穿用 。到了宋代 , 京师长者就都穿着木屐 。仕女出嫁,亦以漆画制彩屐为妆奁 。
木屐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品牌
木屐,简称屐(giek),是华夏传统的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雨天泥上行走 。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 。木屐是汉人在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普遍服饰,一直没有中断过,目前木屐在潮汕地区仍非常普及 , 据说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 。木屐是为我国古代人所钟爱服饰,在隋唐以前非常流行 。《释名·释衣服》云:“屐,搘也,为两足搘以践泥也 。”因此木屐上有两齿,适合在泥中行走 。《庄子·天下》注:“木曰屐者 。” 桎和屐的汉字构造联系 按,雨行所以践泥 。《急就篇》颜师古注:“屐者,以木为之 , 而施两齿,可以践泥 。”屐中可以践泥的齿是为了走路轻便及雨天防湿防滑的作用 。《后汉书·逸民列传》云:“初,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疏裳布被 , 竹笥木屐以遣之 。五女能遵其训,皆有隐者之风焉 。”汉代汉女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 。木屐的鞋面是人字形,这是因为木屐绑带的样子像人被捆起来一样,也就是形如“桎”的篆字体(见右图) 。《后汉书·五行一》云:“延熹中,京都长者皆著木屐;妇女始嫁 , 至作漆画五采为系 。此服妖也 。到九年,党事始发 , 传黄门北寺,临时惶惑,不能信天任命,多有逃走不就考者 , 九族拘系,及所过历,长少妇女皆被桎梏,应木屐之象也 。”《颜氏家训》记称:“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述,……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 , (着)跟高齿屐 。”《南史·宋本纪》“制诸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 。内外奉禁,莫不节俭 。性尤简易 , 尝著连齿木屐,好出神武门内左右逍遥,从者不过十余人 。”晋干宝《搜神记》提到:“初作屐者 , 妇人圆头,男子方头,盖作意欲别男女也 。至太康中,妇人皆方头屐,与男无异 。”除了两齿木屐以外,汉人军队里还采用了平底木屐 , 防止脚部被带刺杂草划伤 。《晋书·宣帝纪》:“关中多蒺藜,懿使军士三千人 , 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然後马步俱进 。或作跂 。”不仅仅军人如此 , 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 。南朝梁《本草经集注·草木上品》:“乌头为之使 。多生道上,而叶布地,子有刺,状如菱而小 。长安最饶,人行多著木屐 。今军家乃铸铁作之,以布敌 路 , 亦呼蒺藜 。”
【木屐起源中国还是日本,木屐鞋是中国还是日本的】
此外,晋代还出现了屐齿可以拆卸的谢公屐,方便登山 。《南史·列传第九》云:“(谢)灵运……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明朝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云:“蹑屐登崖 。”
宋明时期,木屐成为像斗笠、蓑衣一样重要的雨具 。
以上就是关于木屐起源中国还是日本 , 木屐鞋是中国还是日本的的全部内容,以及木屐鞋是中国还是日本的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