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的特点,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原始彩陶

彩陶的特点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 , 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 , 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 , 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
彩陶的特点,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原始彩陶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 。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 , 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彩陶的特点,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原始彩陶

彩陶的特点在于其图案有大量的几何形纹饰,这既是早期陶器中编织物纹印以及鱼网、水涡、树叶等图案的延续和变化,同时也是原始人内心音乐涌动和视觉表现 。
人能把自身体验到的运动、均衡、重复、强弱等节奏感用画笔表现出来 , 这无疑是神奇的创造 。彩陶中的动植物形一般都用几何形把它概话出来形神兼备,显示了彩陶艺术写心写意的高超水平 。彩陶的象形图案多种多样 , 最基本的主题是生殖主题 。有大量的鱼、蛙、 植物果实、花朵的描绘 。半坡时代人的寿命平均二三十岁,生育是即神秘而又急迫的事情 。所以鱼蛙这些多产的动物就成了生育的象征 。尤其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对生育能力的赞美就是对女性的赞美 。生育繁衍的主题在民间艺术里一直延续 。
彩陶的特点,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原始彩陶

有一些很特殊的图形 , 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是在盆的内壁描绘图案,用装饰的手法画出一个圆圆的脸 , 三角形的鼻子,用两根短线画出眼睛,似乎闭目在默默地祈祷什么 , 双耳和嘴的部位都画着鱼,盆的其它部位也画着鱼 。这种图形似乎和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是图腾崇拜的产物 。这种以鱼来装饰人体的母题,一直延续到民间艺术里 , 只不过含义和象征会随着社会习俗的变化而产生畸变 。在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是在接近盆口的内壁,描绘了三组拉手手小人的纹饰,每组5人,有头饰 , 还有尾饰 。拉手小人图案在民间艺术里是个很重要的母题,叫”拉手娃娃”,总称为”抓髻娃娃” 。”抓髻娃娃”在民间艺术里图式千变万化,但总是来说他是人类繁衍和保护自己的神祇 。所以像拉手小人这样的图案不会是单纯为娱乐而创作的,它含有”巫”的性质,是为人类自身的实际目的服务的产物 。
彩陶器形在完善功能的基础上,造型样式千变万化 , 充分体现了制陶者的艺术才能和乐此不疲的创造热情,而且不同类型的装饰技巧和艺术效果,各具特色 。

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原始彩陶

装饰纹样有以涡纹发展而来的旋涡纹 , 另一方面半山的圆圈纹在此成为四个有规则连续的大圆圈纹占据着主要地位或称四大圈纹,也有六大圈、11大圈等形式 。马厂型彩陶装饰中还有一种人体蛙纹,以圆圈纹作头部,可能也是在圆圈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种人体蛙纹还有很多无头或仅剩四肢的表现,在马厂纹样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而所谓圆圈纹,在圆圈中文有米字纹、十字纹、波折纹和联珠网纹等 。
马厂型彩陶装饰

马厂型彩陶在早期呈现什么样的艺术风格

马厂型彩陶的艺术风格,早晚期有较大变化 , 早期继承半山型彩陶并有所发展,造型仍以壶、罐为主,器身逐渐向高耸发展,多短颈的罐类 。装饰纹样有以涡纹发展而来的旋涡纹,另一方面半山的圆圈纹在此成为四个有规则连续的大圆圈纹占据着主要地位或马厂型彩陶装饰称四大圈纹 , 也有六大圈、11大圈等形式 。马厂型彩陶装饰中还有一种人体蛙纹,以圆圈纹作头部,可能也是在圆圈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 这种人体蛙纹还有很多无头或仅剩四肢的表现,在马厂纹样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而所谓圆圈纹,在圆圈中文有米字纹、十字纹、波折纹和联珠网纹等 。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彩陶在纹饰上有什么特点

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的彩陶更出现了二个以上单元的连续排列 , 排列的形式更富有动感,在旋纹、涡纹等装饰中充分运用黑白、大小、曲直、疏密、虚实等对比形式 。在构成中不仅注意横向排列中的节奏和韵律,在从上而下的纵向排列中也同样注意体现出节奏和韵律来 。在马家窑型、半山型彩陶中还大量运用由时而繁密,时而疏朗的地纹衬托主题纹样的方法而成为我国传统装饰艺术中“开光法”的最初样式,“开光”的形状多为充满各种几何纹的圆形和葫芦形 。形式美的运用是装饰艺术的生命线,彩陶是一个成功的开端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

马家窑文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可分为三个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
马家窑类型:马家窑类型彩陶最常见的漩涡纹、波浪纹等可能是对水波的模拟 。马家窑彩陶中动荡的水波线、急旋的涡纹、神秘的圆点,正体现了先民心灵与自然的强烈互渗 。漩涡纹彩陶瓮是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代表,高38厘米,口径18.4厘米 , 甘肃省永靖县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
彩陶的特点,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原始彩陶

半山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为马家窑文化晚期的一个类型 , 年代约公元前2900~前2350年 。其纹饰较复杂,动感强烈,以红彩和黑彩两色相间的锯齿纹为骨架构成各种图案 。漩涡纹彩陶罐是半山文化的代表 , 高28.2厘米,口径16厘米 , 腹径32.8厘米,底径13厘米,重2.459千克,泥质橙黄陶 , 侈口,短束颈,溜肩 , 鼓腹逐渐下收为小平底,腹中部有一对称双耳 。口沿内饰一周黑彩连续弧线纹,颈部饰一组粗波浪纹,颈肩连接处饰一周黑色的窄带纹,主题纹饰为肩腹部的八组连续菱形纹,菱形内饰大小不一的贝叶纹,腹下部饰一周黑色波浪纹 , 属国家二级文物,1976年康乐县文物普查组从虎关乡堡洼地收集 。
彩陶的特点,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原始彩陶

马厂类型: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中,彩陶纹样多蛙纹或变形蛙纹以及四大圆圈纹,圆圈内部则用各种网格纹,锯齿纹 , 米字纹等填充,造型刚健粗犷 。方折纹单耳筒状彩陶杯是典型代表,1973年鸳鸯池遗址出土 。高26.1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12.8厘米 。单耳,施红黑彩 。口沿内施横平行折线纹,腹部绘方折线纹 。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
彩陶的特点,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原始彩陶

【彩陶的特点,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原始彩陶】
以上就是关于彩陶的特点,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原始彩陶的全部内容,以及彩陶的特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