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脚盲蛛是益虫还是害虫
长脚盲蛛是益虫,长脚盲蛛一般以蚊虫为食,有些还吃蟑螂等害虫 , 因为长脚盲蛛喜欢捕食新鲜肉食 , 对家庭中的苍蝇,蚊子有很大的控制作用 。长脚盲蛛 , 分布于亚洲,卵生,不吐丝的蛛 。
多出没于潮湿的泥土面,对声音敏感 。其体长一般少于5毫米 , 但足距可达10厘米以上,大部分盲蛛目动物的步脚细长,头胸部和腹部间无明显的分隔 , 不吐丝,植食性种类步脚细节 , 上颌及触须无明显特化 。

长脚盲蛛没有毒 。与蜘蛛不同的是盲蜘蛛不吐丝,而且它们也没有毒液腺或毒牙 。盲蜘蛛的身体看上去只是由一个大的部件组成,因为它们没有像蜘蛛那么纤细的腰盲蜘蛛的口器非常细?。?这很有利于它们碾碎食物,它们主要以昆虫和植物为食 。盲蜘蛛不会叮咬 , 所以它们对人类没有危害 。然而有一些盲蜘蛛如果遭到了侵扰,它们会排出很难闻的气味 。
盲蛛和蜘蛛的区别
盲蛛中 文 名: 长脚盲蛛
俗名:
别名:
英 文 名:Opiliones
拉丁学名: Leiobunum ecies
地理分布 亚洲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体形特征 其体长一般少于5毫米, 但足距可达10厘米以上 。大部分盲蛛目动物的步脚细长;头胸部和腹部间无明显的分隔;不吐丝 。植食性种类步脚细节 , 上颌及触须无明显特化;肉食性则步脚粗短,上颌及触须特化成钳状之捕食构造 。食 性 可分为植食性与肉食性两种 。
蛛形纲的一目 。全世界已知约3200种 , 生活在温、热带,多在潮湿的场所,在山区的树干 、草丛、石块下或墙角处经常可以发现 。
一般体长 (足除外)5~10毫米 。头胸部 (前体)与腹部 (后体)连接处宽阔 ,整体呈椭圆形。背甲中部有一隆丘,其两侧各有一眼 。背甲前侧缘有一对臭腺的开孔 。可以屈折 。腹部分节 。头胸部和腹部之间无腹柄 , 步足多细长,腹部有分节的背板和腹板 。气管呼吸 。掠食或腐食性 , 取食小型节肢动物、螺类和植物屑 。雌性有产卵器,位于腹部腹面正中,管状 , 藏在鞘内,将卵产入土中、腐木和树皮下、植物或螺壳内 。有的种类能营孤雌生殖 。
蜘蛛
拼音:zhī zhū
别名:网虫、扁蛛、园蛛
拉丁名:Araneida;Araneae
英文名:spider
法文名:araignée
分 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蛛形纲 Arachnida
目: 蜘蛛目 Araneae ,Clerck, 1757
亚目:
中突蛛亚目 Mesothelae
原蛛亚目 Mygalomorphae
新蛛亚目 Araneomorphae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蜘蛛目(Araneida或Araneae)所有种的通称 。除南极洲以外,全世界分布 。从海平面分布到海拔5,000米处 。均陆生 。体长1~90毫米 。身体分头胸部(前体)和腹部(后体)两部分 。头胸部覆以背甲和胸板 。头胸部有附肢两对,第一对为螯肢,有螯牙、螯牙尖端有毒腺开口;直腭亚目的螯肢前后活动 , 钳腭亚目者侧向运动及相向运动;第二对为须肢,在雌蛛和未成熟的雄蛛呈步足状,用以夹持食物及作感觉器官;但在雄性成蛛须肢末节膨大 , 变为传送精子的交接器 。步足4对,分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后跗节、跗节和跗端节(上具爪) 。步足上覆刚毛 , 并具数种感觉器官,如细长的盅毛(感受气流和振动) 。步足自割后,下次蜕皮时可再生 。单眼8个或8个以下 。某些足肌及腭肌附著于头胸部的胸内骨上 。头胸部与腹部之间有纤细的腹柄相连 。因腹柄的存在,纺器纺丝时腹部可自由摆动 。神经系统完全集中于头胸部,咽上有脑(咽上神经节),尚有食管下神经节 。裂缝感觉器官散布于身体或位于足关节附近 , 用以司振动觉或听觉等 。
腹部不分节,有消化系统、心脏、生殖器官和丝腺 。进食时先吐出消化液,进行体外消化 , 再吸入液化的食物 。兼具书肺及气管,但直腭亚目只有书肺,合腭类仅具气管 。除蟱蛛科外都有毒腺,位於螯肢内或背甲下方,毒腺管经过螯肢开口于螯牙末端附近,毒腺可能起源于一种辅助消化腺 。许多种蜘蛛的毒腺分泌物全是消化酶 , 有的种分泌物能制服捕获物,甚至对抗掠食动物(包括脊椎动物) 。寇蛛属(Latrodectus)的寡妇蛛,尤其是黑寡妇(L. mactans)的毒液含神经毒,且叮咬甚痛 。黑寡妇常倒悬于网上 , 体色黑,腹部有红色沙漏形纹,并常有一红色条纹 。棕隐士蛛(Loxosceles reclusa)叮咬后引起局部坏死 。蛛丝的化学成分与昆虫的丝相似,均为丝心蛋白 。丝腺可能来自排泄器官 , 共有6类 。各类丝腺产生不同类型的丝,泡状腺产生的丝用来束缚猎物,壶腹状腺产生蛛网螺旋的黏性小球,圆粒形腺的丝构成卵囊,雄蛛胃上丝腺的丝从腹部书肺间的吐丝管排出 , 覆于精滴表面 。原始的Mesothelae科仅有2种丝腺,但圆蛛有6种 。纺绩突系变态的附肢,1~4对(第10及11腹节各两对),多数有3对,而前排中间一对消失 , 或退化为无功能的舌状体或平板状的筛器,上有数千个吐丝管开口 。
据文献记载,全世界的蜘蛛已知约有4万种,中国记载约3000种(截至2007年11月) 。共有14个目,已有5个目绝灭了种群 。分属于66个科 , 我国已发现7个目,在我国生存的有39科 。
最大的蜘蛛是南美洲的潮湿森林中的格莱斯捕鸟蛛 。它在树林中织网,以网来捕捉自投罗网的鸟类为食 。雄性蜘蛛张开爪子时有38厘米宽 。最小的蜘蛛为施展蜘蛛,曾在西萨摩尔群岛采到一只成年雄性展蜘蛛,体长只有0.043厘米 , 还没有印刷体文字中的句号那么大 。我处饲养的捕鸟蛛,最大体长近10厘米,堪称“世界毒蜘蛛之王” 。
在我国古籍中,记载蜘蛛的异名甚多 。如网虫、扁珠、园珠等,在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蜘蛛即尔雅土蜘蛛也 , 土中有网” 。
蜘蛛对人类有益又有害,但就其贡献而言,主要是益虫 。例如 , 在农田中蜘蛛捕食的,大多是农作物的害虫 。同时许多中医药中,都有用蜘蛛入药的记载,因此,保护和利用蜘蛛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保护稻田蜘蛛有三大好处:一是有效地稳定了生物种群的平衡;二是减少了稻米化学农药残毒,保障人畜安全;三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获得增产增收 。所以,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中,提倡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 开展生物防治,保护天敌,两项并举 。
蜘蛛的种类繁多 , 分布较广,适应性强,它能生活或结网在土表、土中、树上、草间、石下、洞穴、水边、低洼地、灌木丛、苔藓中、房屋内外,或栖息在淡水中(如水蛛),海岸湖泊带(如湖蛛) 。总之,水、陆、空都有蜘蛛的踪迹 。
【盲蛛和蜘蛛的区别,长脚盲蛛是益虫还是害虫】
以上就是关于盲蛛和蜘蛛的区别,长脚盲蛛是益虫还是害虫的全部内容 , 以及长脚盲蛛是益虫还是害虫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