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兴在趣方逸”,入坑布袋戏七八年了吧 , 俺姐单说一下我的个人想法吧 。
记得高一时 ,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看布袋戏,一言不合就开说她最喜欢的就是绮罗如何如何 。为了给我安利,一找到机会,她就会拿出手机给我听醉寒江或是让我她的本命看绮罗生有多帅 。
耐不住她的安利,我决定试试看布袋戏 。记得当时是从刀剑春秋开始看,看着看着也就入了坑再也出不来 。后来又补了老剧 。
我觉得霹雳布袋戏能够一直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以下几点:
1.存在的形式较为独特 。
平时看惯了动漫和游戏中的人物初次接触到布袋戏,只是觉得这样的形式挺新奇和独特 。在接触到布袋戏之前,我从未想过一个木偶也能有这么多的故事 。接触了布袋戏之后,才知道它在中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
布袋戏作为一种民间的艺术,能够被认知,同时作为电视布袋戏传承和发展下去 , 我觉得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 。
3.霹雳布袋戏人物形象塑造丰满
霹雳布袋戏中的人物 , 并不是扁平化的角色 。每一个任务的形象,暑假都非常丰满,立体 , 一人千面,打破传统戏剧中生旦净末丑的限制,以及打破了正面人物就必须高大伟岸、大义凛然,反面人物就猥琐、一无是处、坏得彻底固有形象 。
在霹雳布袋戏中,正面人物有自己的私心和七情六欲,也会使手段 , 同样会犯错 。反面人物也有善良可爱的一面 。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
3.剧情精巧、制作良心
看布袋戏的人,很多都有自己的一个武侠梦 。除了金庸、古龙、梁羽生,还有部大戏为我们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圆了一个武侠梦 。虽然偶尔有剧情崩的厉害,但整体来说,霹雳布袋戏的编剧都拥有很高的水准和素养,使得剧情精巧 。这对一个重视剧情内容的人来说,简直是享受 。
在制作即便霹雳布袋戏早期的偶没有现在制作得这么精巧 , 但每一个偶都有自己独特的你性格特征,甚至眉眼都是风情 。而在特效上 , 霹雳布袋戏也可以说非常良心,直接吊打国内很多号称巨资打造的国产剧的特效 。在打戏方面 , 也做的非常流畅,让人看得酣畅淋漓 。所有的这些 , 都和工作人员们的用心分不开的 。
4.看布袋戏涨知识 。
霹雳布袋戏的总统筹,可是号称“十车书”的黄大 。霹雳布袋戏中,丰富的自知识架构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最直观的就是看霹雳布袋戏,认识了很多陌生字 。其次就是人物的名称、诗号、居所,很多内容都来自中国古代典籍或其他国外典籍 。
例如:尸罗十佛—圆回(侠菩提) 【诗号】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记年 , 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长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床前 。
【出处】化用宋代释灵澄《西来意颂》: 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居山七八年 。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 , 下涧长流上涧泉 。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床前 。
【名字出处】“尸罗”是六波罗蜜中的”戒行” , 乃佛陀所制定,令佛弟子受持,作为防过止恶之用 。《大智度论卷十三》:‘尸罗,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 。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 , 皆名尸罗 。’
初看名字 , 觉得好奇怪,为什么会起一个这样的名字,编剧也太随意了 。知道真相后的我,只想说:“受教了,大神请务必收下我的膝盖,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 。
喜欢布袋戏的人,多少都对“江湖”有所向往 。说实话,看过布袋戏之后,会觉得现在的很多“武侠剧”都入不了眼 。因为满是高颜值而没有侠义感的江湖,一点也不有趣 。比如霹雳里的“双邪”,到现在想起来还能让人呼吸一窒 。
觉得很神奇的一点是,表情以及肢体语言都比较有限的木偶,却反而能感受到他们的意气风发,或愁肠百结,或深沉心机 。操偶师真的非常值得敬佩 。
除了依靠剧情来塑造人物以外,霹雳还会给相对重要的角色准备诗号、角色曲,甚至有些角色可以从他的名字就看出大致个性 , 比如“佛剑分说” 。也有很多角色本身占的戏份不多,却因为角色曲让道友们久久难以忘怀,比如“花瑟秋风” 。
真的真的非常感谢黄董黄大的传承、以及各位编剧、雕偶师、操偶师、摄像、后期等等等等工作人员,霹雳真是太棒啦(虽然最近老是把过去难得退隐的角色拉出来,让我有点忧心) 。
【霹雳布袋戏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什么样的人喜欢看霹雳布袋戏】
有些人会害怕木偶,所以不敢看;有些人是因为接受不了闽南语配音,其实闽南语念起诗来真的好好听,大概是因为它保留了很多古汉语音韵 。不过这些都没关系啦,随缘随缘 。如果实在不喜欢看剧 , 去网易云音乐听听“霹雳布袋戏”相关歌单,也可以淘到很多心爱的曲子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