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除了迷恋糖,还会迷恋这种口感和香气 , 这些食物可能会让你欲罢不能 。
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拉德反应?它又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美拉德反应,让食物更香,更迷人
美拉德反应在烹饪界,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过程,每次你做烤面包、烘焙饼干、煎炸鱼肉、烤牛排……的时候 , 温度达到140-160°C,都可能快速发生 。
它也被称为 “褐变反应” , 是因为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食物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呈现褐色,想想面包的棕褐色表皮、烤肉表面的棕咖色部分、煎鸡蛋边沿的咖色脆皮……
这可能会让你想到焦糖化,因为都可以让食物呈现褐色,但2者完全不同,焦糖化只是糖的褐变 , 换句话说 , 施加到食物上的热量分解了某些食物中存在的天然糖,使它们变成棕褐色 。
而且,美拉德反应真正的魅力,并不仅仅集中于颜色的变化,而是风味和香气,所以,它也被称为“风味反应” 。
在高温下 , 氨基酸(来自蛋白质)和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乳糖等) , 激烈地碰撞和重组 , 从而产生数百种化合物 , 也是它们,让这些食物散发出了不同以往的香味 。
【丙烯酰胺对健康的影响】
图片来自esquire
举个例子,在咖啡豆的烘焙过程中,就经历了美拉德反应,你会看到豆子从原本的颜色开始发黄,最终呈现出棕褐色 , 伴随这个过程的就是豆子开始散发出独特的香味,闻了后就可能你久久无法忘怀 。
再比如前面说到的烤肉,当肉被烤制到呈现出棕褐色的时候,散发出来的香气 , 总能让人垂涎欲滴 。
可以说,现代人类,几乎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美拉德反应食物 , 它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但是,这也需要有一个度 , 所谓过犹不及,在烹饪过程中 , 要想食物发出完美都香味 , 火候和时间都很重要 。
美拉德反应,如何增加食物风味
现代的厨师和食品专家,都是玩弄『美拉德反应』的高手 , 只要你掌握一定的烹饪技巧,就能高效利用美拉德反应 , 让食物香味爆棚:
→把控烹饪温度
温度太高,容易烤焦,温度太低,香味不会产生,烹饪温度达到140-160°C,美拉德反应会迅速增加 , 如果能把控烹饪温度 , 那么就会迅速获得更多因此带来的香味 。
→控制水分含量
干炒的食物更好吃,油炸的食物更好吃,水煮的可能没有那么好吃,这些道理很多人都知道 。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被烹饪的食物水分大都蒸发 , 当水分处于10%-15%的时候,更容易发生美拉德反应 。
→适当“制造”碱性环境
在碱性环境中(PH值高于7的碱性环境),美拉德反应发生的更快点,所以,加入一点点小苏打(一种温和的碱),可以提高食物的PH值,从而加快美拉德反应 , 比如 , 爆炒洋葱的时候,加一丁点小苏打 , 迅速就能散发出香味 。
但是 , 正如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 , 美拉德反应很美,却也有另外一面 。
美拉德反应虽好,真不能贪杯
在烘烤、煎炸的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优化作用,让食物无论是从色泽,还是香味、口感上,都增色不少 。
而且烹饪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以极大地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降低食物中可能含有的病原体,给人体减压 。
美拉德反应产生的某些特定产物,被发现具有抗菌活性 , 这种抗菌特性,还可以通过抑制引起腐败的微生物生长,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图片来自gifer
科学家也进一步指出:美拉德反应后的特定产物的抗微生物活性,可能主要归因于糖氨基酸模型和更复杂的食物系统(例如咖啡)中,都存在黑素蛋白(有抗氧化功能、还能抗击癌症、预防龋齿等等) 。
然而,这只是美拉德反应的一方面,很多人喜欢它的同时,又怕怕的 。
这是因为,美拉德反应过程中,产生了醛、杂环胺等有害中间物质,对于烤肉来说,主要存在烟雾和烤焦的部分中 。
当然,美拉德反应反应中 , 最让大家心有余悸的就是丙烯酰胺了,因为它是一种疑似对人类致癌的化学物质 。
2002年,瑞典科学家,在很多食物中发现了它,比如烘焙食物 。
而科学家认为,食物中的丙烯酰胺,正是美拉德反应的产物,可是,真正让大家对丙烯酰胺产生畏惧的并不来自于食源 。
丙烯酰胺,吃多少有风险
20世纪90年代后期 , 瑞典的一些建筑工人,在挖一段铁路隧道的时候,开始出现奇怪的症状,包括恶心、头晕、手指麻木等状况 。
大约在同一段时间里,住在挖掘点附近的人们发现,周边牧场中的牛很多都瘫痪了,水池里也经常漂浮着死鱼 。
后来发现,这些神秘事件的起因,是一种叫做Rocha-Gil的密封胶,建筑工人用它来填充隧道墙壁上的泄露裂缝 , 而正是密封胶里含有的有毒化学物质丙烯酰胺(污染了附近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 。
科学家进一步深挖 , 才发现,原来食物中 , 像是面包、饼干、土豆片、炸薯条中都含有丙烯酰胺,而它的产生,正是来自美拉德反应 。
早期的动物研究表明,高剂量的丙烯酰胺可导致多种癌症,所以 , 这也让很多人开始畏惧,甚至连咖啡也不敢喝了 。
但是,后来又科学家发现,一般食源性的丙烯酰胺的量,是安全的 , 不足为惧的:
→实验室用了高纯度丙烯酰胺喂给老鼠,对人类致癌证据不足
在试验室中,科学家把丙烯酰胺放在饮用水里让老鼠喝,其剂量比人类能接触到的普通水平要高至少1000倍 。
而且丙烯酰胺在人体内的分解 , 不同于其他动物,所以事实上 , 它对人类致癌这个论断,还没有足够的证据 。
→人类日均摄入剂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科学家建议,日均丙烯酰胺的最大摄入量是2.6μg/ KG , 超过这个量才能达到致癌等级 。
什么意思呢?一个70KG重的人,每天摄入182μg以下丙烯酰胺,是在安全范围的 。
用咖啡来举例子,就是这个人 , 1天至少要喝掉404杯(每杯160ml , 共计约129.28斤)的烘焙咖啡,才可能达到致癌风险 。
再者,如果对食源丙烯酰胺真的非常介怀的话,建议多关注下加工食品中的薯片、薯条、烤面包、炸土豆等食物 。
因为 , 油炸、烘烤类的高淀粉食物所含的丙烯酰胺量更高一些 。
人类祖先,在第一次尝试用火烤制的肉类后,就被那种不同于生肉的口感和香味吸引了,以至于产生偏爱 , 并且坚持把这种偏爱进行到底 。
『美拉德反应』的食物,让人欲罢不能,很多人不一定喜欢糖,却喜欢这一类嘎邦脆的口感,喜欢这种食物迷人的香气 。
因为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食物会被无形中“上色”,比如脆黄色的面包外皮、棕褐色的烤肉表面、烤制后的咖啡豆等等 。
美拉德反应,让食物变得更美味 , 也让我们吃得更多 , 如果你离不开这种口感,喜欢暴食这类食物 , 请谨慎选择 。
事物都有两面性,很多人害怕这类食物,这是因为 , 在发生反应的过程中 , 也会一并产生一些有害致癌物质,其中,最让人心悸的就是『丙烯酰胺』,是一种疑似可致癌物 。
好消息是,来自食源的丙烯酰胺实际上并不足为虑 , 我们可以正常吃,但是,也不建议过分迷恋这类食物 。
我们需要更注意那些油炸、烘烤后的高淀粉食物,比如说面包、薯条、锅巴等等 , 一般丙烯酰胺相对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