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冬至,古时冬至叫什么

提起冬至,我们其实并不陌生 。在二十四节气里也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 。冬至被称为“冬节”,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个节日的重要性 , 民间甚至有“冬至如大年”的说法 。
那么冬至到底起源于何时呢?它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以及人们在冬至日这天会进行哪些活动?

为什么叫冬至,古时冬至叫什么

【为什么叫冬至,古时冬至叫什么】
说起冬至,它的来头可不小,一直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 。熟悉古代历法的朋友,就会知道我国古代有所谓的“改正朔,易服色”的传统,到了汉代的董仲舒,对之进行了进一步总结,上升到理论形态,进而提出“三统三正”的说法 。“三统”,我们就不说了,我们还是说说“三正”吧 。所谓的“正”就是指“正月”,我们今天将一月看作是正月,仿佛已经是常识了 。
其实在古代并不是这样的,比如夏朝就是以一月为正月,故而夏建寅;商代以十二月为正月,故而商建丑;周代以十一月为正月,故而周建子 。到了秦朝,则以十月为正月 。而汉朝取代了秦朝以后,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否定,甚至否认其政权的合法性,认为自己直接继承了周代 。而董仲舒则以“三”为循环,建立起自己的黑白赤三统的历史观 , 故而到了汉代,则又是一个循环,与夏朝的历法一样,都是以一月为正月 。此后,两千多年一直沿用了这套历法 , 我们通常称之为“农历”,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 即“夏历” 。
为什么叫冬至,古时冬至叫什么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周代以农历的十一月为正月,并且将冬至日作为一年的岁首,也就是说在商代,冬至就相当于新年 。正如《汉书》所载 ,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而明确将“冬至”作为一个固定节日确定下来则在汉代 , 而后盛于唐宋,一直沿用至今 。周代的正月相当于夏历的十一月,因此过冬和贺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到了汉武帝时期,重新沿用夏历,正月变成了一月,这样冬至与新年终于区别开来,基本没有什么联系 。因此 , 作为独立意义的“过冬”是从汉武帝以后开始的,其后一直流传到今天 。
汉代对冬至极为重视,将之称为“冬节” 。到了这一天,不仅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官员还要休假 。这种庆祝仪式称为“贺冬”,而官员之间相互拜访则称为“拜冬” 。正如《后汉书》所载“冬至前后 , 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 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朝野对冬至的重视程度 。到了魏晋时期,冬至又有了一个别称,即“亚岁”,每逢这一天,晚辈都要向长辈拜节 。宋朝以后 , 冬至则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会在该日祭祀祖先与神灵 。到了明清时期 , 就显得更为隆重了,皇帝要在这一天进行“祭天”,故有“冬至郊天”之说 。
为什么叫冬至,古时冬至叫什么

冬至从周代产生以后 , 这三千多年中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之越来越重视 , 由此也衍生出一些民俗,使得冬至的节日氛围越发的浓了许多 。《周礼·春官·神仕》曰:“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 。”人们在这天礼敬鬼神,就是为了能够攘除灾凶 , 以求能有个吉兆 。
到了唐宋时期,一度能和岁首并重 。正如南宋时期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所载:“十一月冬至 。京师最重此节 , 虽至贫者,一年之间 , 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官放关扑 , 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东京梦华录》《后汉书》《周礼·春官·神仕》《汉书》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