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玺是什么
玉玺 , 专指皇帝的玉印 , 象征着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为古代英玺的通称,以金或玉为之 。玺始出于周朝,到秦朝时才有了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称作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据说始于秦始皇 。玉玺的出处为:《史记·秦始皇本纪》:“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 。且李商隐的《隋宫》诗也有提到:“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其实玉玺是御玺的俗称,其专业且正确的称谓为:宝玺 。明代时期正式的宝玺是以玉而制成的,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有记载:“世宗已不豫久矣,乃下诏曰:先朝甲戌遇灾,御宝凡六,其五已遭毁 。命所司觅美玉补造” 。可见御宝仍为玉制,惜未能流传至今 。有部分印文的文字与御宝一样,现藏故宫 。
玉玺哪个朝代出现的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在清朝 。清朝末年 , 传国玉玺存放沈阳故宫,不知所踪 。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仍盘踞紫禁城而称孤道寡 。
直至民国十三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 。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至今仍无下文 。
扩展资料:
【玉玺是什么,玉玺哪个朝代出现的】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 。春秋时 , 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给厉王 。楚王让玉工辨识,玉工鉴定为石头,楚王以欺君罪断卞和左足 。
后来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但仍以欺君罪再断右足 。公元前690年,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 。文王让人把璞剖开,果然是宝玉,因称称为和氏璧 。
楚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威王将和氏璧赏赐给他 。但是不久昭阳就将它丢失 , 有人怀疑是他的门人张仪偷走,拘留张仪审讯 。张仪一气之下,离楚入魏 , 后来到了秦国,后被拜为秦相 。
玉玺是一个朝代的还是一个朝代的
玉玺是一个朝代一个,从秦代以后 , 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嗣后 , 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
所以说,一般改朝换代都要找出上代玉玺 , 意为暗示前朝气数已尽,玉玺到手则新朝可成 。
扩展资料
宝玺制度
历史上各王朝,维系其封建独裁统治的象征物“宝玺” , 自秦始皇开始刻制后,历朝或是传承或是重刻,直至清亡都是如此 。
秦始皇创立的宝玺制度被汉高祖刘邦全部继承下来 , 形成了后来所谓的“秦汉八玺制”,这一制度也贯穿了整个“魏”、“晋”、“南北朝”和“隋”,他们不仅继承了秦汉的八玺制,而且连规格、名称、纽式、文字都基本不差 。
直到唐朝武则天称帝时,则独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玺 , 而将八玺制改为九玺制,同时又将“玺”改为“宝”,从此以后各朝都称“宝”了 。北宋增至十二宝,南宋则是十七宝 。明朝猛增至二十四宝,清朝除交泰殿二十五 。
秦朝有玉玺吗
春秋战国时:所有印章均称为玺 。没有官玺和私玺之别 。在秦以前 民皆以金银铜犀象 , 各服所好 。传国玉玺只有一个 。官玺和私玺是从秦朝开始的 。目前传国玺已经不知去向 。国人之不幸 。玉玺的意思就是用玉做的玺 。这样说来玉玺是秦朝第一个正式使用的秦始皇传国玉玺传到哪个朝代
玺本来是印的统称,从秦代开始专指皇帝的印 。以我国古代帝王的宝印中,又独以秦所制的“传国玺”为天下共传的“至宝” 。它的缘起涉及到一个悲壮的故事,而几千年来关于它的传说更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传国玉玺”是秦王赢政统一中国称帝之后,命宰相李斯磨“和氏壁”制成的 。正如赢政称自己为“始皇帝”一样 , 他想让这块玉玺也能代代相传,因此称之为“传国望” 。
“和氏壁”的来历是这样的 。传说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一只风凰栖落在一块青石上 。“凤凰不落元主之地”,卞和认定这块石头是个宝贝,便将它献给楚厉王 。不幸的是厉王的玉工说它只是一块石头,楚厉王一怒之下以欺君之罪断了卞和的左脚 。楚武王即位后,卞和又去献宝,却以同样的罪名失去了右脚 。等到楚文王即位时,卞和抱着玉在荆山下痛哭 。文王派人去问他 , 他说:“我并不为失去双脚而伤心,我伤心的是明明是宝玉却被说成是石头 , 明明是忠诚的臣民却被说成是骗子 , 文王便命人将石头剖开,果然得到了宝玉 , 由良工雕琢成壁,因此称为“和氏壁” 。
和氏壁的第一次失踪是在囚百年后 。楚威王将此壁赏赐给了有功的相国昭阳 。昭阳某日请客时 , 出壁让各宾客观赏,席散时却不翼而飞 。虽多方嫂查也毫无下落 。五十多年后,和氏壁又出现在赵国太监缨贤的手中 , 赵惠文王便据为己有 。此时,秦国势力已十分强大,当时在位的秦昭襄王得知和氏壁在赵国,便说
要用十五城来交换壁 。赵王只好派商相如出伎秦国 。荫相么口不辱使命,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狡猾的秦王,“完壁归赵”,直到六十一年后秦灭赵,和氏壁自然也归秦所有 , 才制成了传国玉玺 。
传国玺在秦时也有一次失而复得的经历 。其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 成为千古疑团 。据说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 , 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歪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 。玉宝因此失落 。而八年之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 。
楚汉相争时,刘邦先人咸阳 , 秦王子婴“上始皇空”,刘邦称帝后,号日“汉传国宝”,代代相传 。西汉未年,玉莽夺权,当时的皇帝仅两岁,传国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太后代管 。玉莽让其弟舜人宫索釜 。太后大怒之下 , 将玉空“投之地”,传国翌被摔碎一角,后来用黄金镶补了一块 。光武中兴后,传国宝又归了刘秀 。
传国歪的再次失而复得是在东汉未年 。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至,返富后发现此釜已不知去向 。不久,董卓之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长沙太守孙坚攻人洛阳,在城南甄官井中捞出的官女尸体的颈下,发现一朱红小匣 , 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上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从此 , 传国玉玺成为各诸侯争夺的对象,从孙坚到袁术,再到曹操 。三国归晋后,传国玺也自然传给了晋 。西晋未年,五胡十六国更迭频繁,传国五釜也不断地在血腥残杀的伴随下易主 。最终传玺归东晋,再经刘宋、齐、梁、陈、隋,最后落人唐高祖李渊手中,改称此玺为“宝”,并世代相传 。五代时传国至莫明其妙的失踪了 。宋大祖赵匡撤仅从后周那儿继承了两方宝印,而没有传国釜 。
但传国玺的命运却并没有到此结束 。此后的封建朝代不断地出现传国歪,真假莫辨 。宋绍圣年问,咸阳获一方“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璃纽盘”的玉印,经当朝十三名学士官员的考证,认为是真秦制传国玺 。明孝宗皇帝也曾获过所谓的传国玺,孝宗皇帝认为是假的而没有用它,清初时,故宫藏有御望三十九方 , 其中一方被人称为传国玺 。而公元1746年,经乾隆皇帝钦定,证实是一块赝品 。直到1924年11月,末代皇帝博仪被逐出宫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仍在追索这块金镶王玺 。
以上就是关于玉玺是什么,玉玺哪个朝代出现的的全部内容,以及玉玺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