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蚕蛹是什么虫
东北大蚕蛹是柞蚕的蛹 。柞蚕是蚕形成蚕蛹的一个阶段,其鳞翅眼睛大 。古人称其为春蚕,也叫山蚕 。是一种吐丝昆虫,因好食柞树叶而得名 。蚕蛹的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 。蛹可食用,古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名句 。桑蚕个头较?。醪细鐾废喽岳此到洗?,而且肉质肥嫩鲜美,因而更适合做食材 。
还有一种蚕是家蚕,其幼虫时期由灰白色直至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覆盖 。家蚕养大之后,吐丝将自己包裹,大约至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 。
蚕刚化蛹时,淡黄色的体色,蛹体软嫩,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直至褐色,蛹皮也硬了 。过15天左右 , 蛹体又开始变软 , 蛹皮有点起皱且呈土褐蚕茧色时,蛾便形成了 。
蚕蛹是什么东西
蚕蛹是蚕吐丝结茧后在茧中变成的蛹虫 。蚕蛹又叫做晚蚕蛹、小蜂儿,蚕蛹不仅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还是极为宝贵的动物性蛋白质来源 , 更是提取了较多化学药品的原料 。蚕蛹是家蚕的一个生长阶段,家蚕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经济昆虫,属于鳞翅目、大香蛾科下的昆虫 。
蚕蛹的外形特征
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锤,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
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 。颜色是咖啡色的 。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 。
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 , 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 。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蚕茧色时 , 它就将变成蛾 。
大蚕蛹孵出来是什么
东部的大蚕蛹(柞蚕)孵出的蚕吃柞树叶 。柞蚕(学名: Antheraea pernyi ) , 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 。古称春蚕、槲蚕,也叫山蚕 。是一种吐丝昆虫,因喜食柞树叶得名。除以柞树叶为食外,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少数植物的叶片 , 小蚕喜食嫩叶,大蚕喜食适熟叶 。
东北大蚕蛹的营养价值
很多外地人对东北蚕蛹都敬而远之,视为黑暗食品 。但多数东北人却把它看做天赐美味,煮、炸、烤那都太平常,吃过蚕蛹糖葫芦吗?
东北蚕蛹原本的使命也是生产蚕丝 , 只是到了近几十年才主要作为食材 。
东北蚕学名叫柞蚕,它产的蚕丝叫柞蚕丝,上世纪20至40年代 , 是东北柞蚕业的第一个高峰期,东北柞蚕丝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主要用于出口,出口额超过煤炭,成为东北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出口产品 。
在没有化纤的时代 , 蚕丝强度在天然纤维中属于上乘,相同纤度的蚕丝抗拉强度不比钢丝低,特别是柞蚕丝在遇水后强度反而上升 , 南方的桑蚕丝遇水后强度则下降 。柞蚕丝独有的特性使它除了作为一般纺织品使用外,其中的优质品还作为特种材料用于军工,制作降落伞、特种索具和飞机机翼蒙皮 , 因此在东北日据时期,柞蚕丝属于统制产品 。
本文简单讲讲”东北大蚕蛹”的前世今生 。
东北有柞蚕应该很早,但形成规模大约开始于清代中期 。”奉省昔无所谓蚕利 , 前清嘉、道间,由鲁人流落于奉,窥见林中有柞 , 遂仿照齐鲁之法,放蚕多种,生息之繁,不减齐鲁 。由此转相效法,渐次推广,竟开一亘古未有之绝大利源 。”
东北柞蚕业最初的产业化客观上得益于晚清的开放政策 , 1858年牛庄(营口)开埠,从此闭塞的东北和世界发生了联系 。1877年起法国人开始投资辽南的柞蚕市场,大规模教授推广饲育法和手挽法 , 并收购蚕丝出口 。
新技术使辽南的柞蚕生产得到快速发展,1884年后辽宁超过山东,成为中国最大的柞蚕丝产地,法国资本和法国洋行成了东北柞蚕丝出口最早的受益者和垄断者 。
丝业的快速发展,也促使产区日益扩大,由最初的盖县,延伸到宽甸、海城、辽阳、复县、凤凰,丹东 。
这一时期 , 东北的柞蚕丝主要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用来制造高档夏服、窗帘和地毯 。
日俄战争后,日本据有南满地区 , 法国资本陆续退出了东北 。
清末民初,是东北柞蚕业又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柞蚕山场数和柞蚕养殖户都高速增加 。
柞蚕又名山蚕,当年采用的是放养方式,东北”山峦重复,树多柞栎,实为天然最好之蚕场,与家蚕(桑蚕)相比,工省利厚” , 养蚕收益高,是辽南农民最大的副业,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税源 。
柞蚕的成功,吸引了吉林和黑龙江也开始引种,1907年 , 吉林商人许鹏翊投资1万两白银,在吉林城附近买下大片山场,从海城引种,聘请技师放养柞蚕,开吉林养蚕之先 。同年吉林省成立山蚕局 。1909年吉林已有山蚕场16处 , 其后逐年增加 。
1908年,黑龙江省也在绥化设蚕业公所,辟山场饲养山蚕,并拨公款以资提倡,后陆续扩大到甘南、呼兰、海伦、木兰试养 。
但是由于气候寒冷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柞蚕放养进展缓慢,东北的柞蚕业还是以辽宁为主 ,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调查,奉天有十二县放养柞蚕,到民国六年(1917年)已增加至十七县 。据地方志统计,辽宁省 1905年,柞蚕茧产量平年可达 10亿粒 , 丰年 15亿粒 。
日本人编纂的《满蒙经济大观》中记录:上 世纪 20 年代,辽宁柞蚕茧年产量稳定在约1亿斤,占中国总产量的八成以上,成为当时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柞蚕茧产地 。
柞蚕业也推动了以缫丝、织绸为业的城镇走向近代化 。安东(丹东)原本是一个边境小镇,1914年出现最早的柞蚕丝厂,至 20年代年达到 37 家 。
“安东所产柞蚕丝,销售本地者少,绝大部分输出于日本 。“,至1926 年,”自安东向我国(日本)输出柞蚕丝,为一万六千五百二十一担…… 计有六百九十五万九千五十八海关两之多 。”
安东仅蚕丝一项出口额就超过同年度烟台海关出口总数 , 安东在柞蚕和木材两大产业的支撑下,跃升为和沈阳、大连、营口齐名的繁荣城市,上世纪3,40年代成为省会城市 。
日资很早就进入了东北柞蚕业,在日俄战争后对柞蚕业的投资更是快速增加 。
在南满日本柞蚕移民设立了社团法人满洲养蚕会(旅顺)和养蚕会(下设大连、金州、普兰店、貔子窝等支部),除此普兰店、鞍山、公主岭等地也成立了养蚕组合等合作机构,这些日人合作社统一包租购买山?。?统一放养和收购,蚕茧大部由日资缫丝厂加工 。在9.18事变前,日资在东北柞蚕总产量中大约占10%,但作为一个有组织有协调的产业团体,它的力量不可小视 。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内阁确立了”日满经济一体化 ,日本工业、满洲原料”的产业政策,日伪政权相继颁布了《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最终目的是对经济全面统制 。
柞蚕业作为满洲纤维工业的重要组成,日伪对其管制分为几个阶段 , 随着形势恶化逐步严厉 , 直至杀鸡取卵 。
最初柞蚕业的指导方针为,”满洲国倾主力改良品种而增产 , 任其自然发展的农产品” 。
丝织业是当年日本的重要创汇产业,日本依靠出口丝织品,换回急需的工业原料,因此日本希望满洲扩大柞蚕产能,成为日本丝织业稳定的原料基地 。
早在1927年,满铁在熊岳的万家岭试验地就开始了柞蚕的试验研究,伪满后又在大学专设蚕科,重点在4个方向:
1、柞蚕病害的预防 。
2、选育优良蚕种,曾委托九州大学教授田中义 , 培育了出丝率更高的优良品种’万家’ 。
3、柞蚕北限地区的饲养试验,延伸了柞蚕饲养范围 。
4、柞蚕加工,为解决柞蚕丝舒展困难 , 委托日本蚕业专家井上教授,设计出柞蚕茧专用的织纺法 。
同时,伪满政府为了保障柞蚕丝的品质和柞蚕交易的顺利进行,还制定了《柞蚕纤维检查法》、《柞蚕纤维检查法施行规则》, 并在柞蚕主产区安东等地设有柞蚕丝检查所 。
这一系列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东北柞蚕业的发展,至 1936 年,柞蚕产额已稳定在 100 亿
粒左右,39年达到130亿粒 , 大部分出口日本,少量出口至北美和东南亚 。
【蚕蛹是什么东西,东北大蚕蛹是什么虫】
而内地柞蚕传统产地山东河南,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受战火摧残,丝业凋敝 。这一增一减,使东北的柞蚕业在39年至42年,一度占全国总产量的98%以上 。
1941年,伪满政府颁布《纤维及纤维制品统制法》和《纤维及纤维制品统制法施行规则》 ,规定买卖纤维(毛麻丝棉)要先向政府申请 。
1942年,柞蚕收购由商业交易形式,变为”柞蚕出荷”强制措施,强迫农民交蚕,以保证军需供应 。”满洲纤维公社” 为纤维政策的执行机关 。负责纤维及纤维制品(含柞蚕)的收买、 出售、生产、委托加工、进出口 。
1944年更是实施了纤维制品配给制,掠夺式的管理政策 , 使包括柞蚕在内的东北纺织业进入了大萧条 。
解放后 , 东北(主要是辽宁)的柞蚕业作为传统特色产业,一直受到国家重视 。在上世纪7,80年代的鼎盛期,每年创汇几千万美元 , 在中国加入WTO之前,这是一个很辉煌的成绩 。
进入90年代后 , 东北蚕丝业逐渐走入低迷,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一方面柞蚕丝本身固有的一些缺点局限,在现代消费者有了众多选择后,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另一方面辽宁丝绸企业自身不适应市场变化也应该是重要的因素 。
但柞蚕丝的失落,却让乐观的东北人把柞蚕的食用价值发扬到了极致,大蚕蛹渐渐成了名扬全国的东北特色 美食。
2015年,辽宁产5.5万吨蚕蛹,只有10%用于丝织,其余都成了各式美味,据说还供不应求 。
蚕蛹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 近年来用柞蚕蛹开发的北冬虫夏草、蛋白酶、核苷酸酶等高级保健品,使柞蚕蛹的附加价值大为提高,柞蚕开发依然还是非常前途的 。
柞蚕,3000年前最早由中国人驯化的昆虫,多数人只是在餐桌上见过它,却不知道它曾给东北带来”亘古未有之绝大利源” , 也记录了东北一段 历史 风云 。
它曾创造了辉煌的过去,也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
以上就是关于蚕蛹是什么东西,东北大蚕蛹是什么虫的全部内容,以及东北大蚕蛹是什么虫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