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怎么称呼
道士也叫道长、黄冠、真人等 。道长是对道士的一种尊称,在教内还是在教外 , 一般人们会尊称道士为道长;因为道士的衣着跟古代黄帝时的样式一样,所以道士也被称为黄冠;而真人指对道士的一种特别尊敬的称呼,是对教内有着极大贡献的道士的称呼,它的尊敬程度比道长还要高 , 例如全真派丘处机真人、武当派张三丰真人等 。

道教是我国本土的教派,是唯一一个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道教在古代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深刻的影响 ,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 道教也获得了新生 , 逐渐走上了与我国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路,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一般信众见到道士如何称呼他
对普通信众会称呼为:善信、善男子、善女人、居士、信士等 。1、善信
善信 , 读音:shàn xìn,汉语词语,指善守信用;谓对宗教虔诚信仰 。
2、善男子,善女人亦同 , 乃良家女子之义 。经典中对在家的信男、信女,每用善男子、善女人之称呼 。此时的‘善’,系对信佛、闻法、行善业者之美称 。
3、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同时 , 这名词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道家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 , 唐寅自称六如居士,孙越自称明月居士等等 。

扩展资料
道教中常用的称谓和问候语:
一般信众见到道士不论男女,可尊称为道长、仙长 。因道士方外不改姓氏,所以一般带姓氏称呼,以便区分,如张道长,李仙长等 。道教全真派称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 。
年老道人为“某老爷”、“某爷”,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也可以成为“同道”或者“同参”,尊称“道兄”、“师兄”,一般对年龄大的道长可以称为“老修行” 。道教无论是乾道、坤道一律男性称呼,没有“师姐”、“师妹”、“道姑”一说 。一般道士与道士之间自称为“不才”、“晚辈”、“后学”等 。
对俗家信士自称为“贫道” , 在这里说明一下“贫道”的贫不是指贫穷的意思,而是指修行尚浅的意思 。在家信仰道教的群众,皈依之前称“信士”,皈依之后称为“居士” 。
道教内道友相逢或有事求问时,多是一面行拱手或作揖礼 , 一遍亲切的道声“您老慈悲” 。“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礼貌语 。这是因为道教弟子崇尚道祖老子三宝:一曰慈,二曰捡,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并将其落实到平日言行之中 。
女道士怎么称呼
在道观遇到女道士,只要称呼道长、仙姑、女冠就可以 。对于一般的道士,称呼道长就可以了 。在道教内部是用乾坤来区分的 。道教自古以来就以乾坤区分阴阳 , 乾代表天,是为阳;坤代表地,是为阴 。也就是说 , 男道士为乾道,女道士则为坤道,之间以道友和师兄相称 。在唐朝时期 , 男道士称为黄冠,女道士则称为女冠 。唐玄宗时期的杨玉环曾经就是一位女冠 。道教内部从来就没有道姑这一称呼,这只是民间演化出来的一种称谓,最早可追溯到元末明初时期 。文史学家陶宗仪在《辍耕录》中发明了“三姑六婆”这一成语,其中三姑指的是道姑、尼姑、卦姑,从那以后,道姑就为人们所熟知 。

扩展资料:
道士的相关称谓
天师:张道陵或其嗣号之后裔 。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称“天师” , 如北魏寇谦之,隋焦子顺,唐胡惠超等 。
【道士怎么称呼,一般信众见到道士如何称呼他】
法师: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道士 , 叫法师 。
炼师:最初多指修习上清法者,后泛称修炼丹法达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
祖师、宗师:各道派的创始人曰祖师;各派传道的首领称之为宗师 。
真人:通常尊称那些体悟大法,道行高深 , 羽化登仙的道士 。
黄冠:早期道教徒崇尚黄色,故世人根据道士衣冠颜色,称道士为黄冠 。
羽客:亦称“羽士”、“羽人” 。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进而专指道士 。后世道士多取以自号 。
先生:对道士的尊称或谥号、赐号 。
见到女道士怎么称呼
道士见面怎么打招呼道士见面一般用拱手礼或稽首的形式打招呼
道士,道教神职人员的名称 。《太霄琅书经》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 。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其中男性道士称为“乾道”,也称羽士、真人、神仙、道人、羽流、羽衣、紫阳、方士、黄冠、先生、希夷等,尊称为道长 。女性曰“坤道”,也称女冠 。
拱手礼,又称作揖,是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 。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 。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 。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 , 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
稽首(qǐ shǒu),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
稽首 , 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 , 稽首的意思就是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一会儿 。稽有(jī)和(qǐ)两个发音 。有学习礼仪的学者认为稽首的发音应该是jī shǒu 。
注意,中国传统礼仪的稽首动作和佛教的叩头动作是不一样的 , 手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当然它所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佛教的叩头动作手心是向上的,意为承接佛法 。
道士还常用行礼为:双手于腹前相交 , 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无名指根节(子纹),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梢节(午纹),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此即外呈“太极图”,内掐“子午诀”,其寓意为“抱元守一” 。行礼时手与鼻相平,不可高于鼻 。然后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 , 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环绕 , 同时躬身 。
特殊情况下道士也有叩首礼:右手心向下按在垫上,左手离开胸口弧线向下左、右方向环绕,按在右手背上,与右手重叠形成十字,双膝同时跪在垫上,左右手小臂同时着垫上,二肘尖与两个膝盖同在一条直线上,头叩在手背上 。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紧接收回,双手复握如前,起身站定 , 此为一礼一叩 。
以上就是关于道士怎么称呼,一般信众见到道士如何称呼他的全部内容 , 以及道士怎么称呼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