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1、教理上看不同,藏传佛教大多争论中观和瑜伽行,即有宗和空宗 。汉传佛教基本上是真空妙有的统一,大乘八宗基本上都是调和空有的观点 。
2、派别不同,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而汉传佛教是大乘显教 。

扩展资料
汉传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流传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为北传佛教中的一支,以大乘佛教为主 。在历史上,汉传佛教同时受到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的影响,但以北传佛教的影响力较大,南传佛教只在云南等地流传 。汉传佛教的影响力,伴随中国势力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与越南等地,并且影响了后世的藏传佛教 。

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 , 是传入中国西藏的佛教分支 。藏传佛教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 , 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在佛教的修行方式与戒律上 , 两者并不相同,也无直接必然的关系 。
皈依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区别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有三点,一是形成时间不同、二是教义不同、三则是仪轨不同 。1、形成时间不同
汉传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始于汉时期,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朝代的发展 ,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体系 。
藏传佛教则是在公元7世纪中叶由印度佛教传入西藏,随后逐步发展壮大,并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兴衰 。如今,藏传佛教已成为西藏和蒙古等地的主要宗教 。

2、教义不同
汉传佛教强调的是“菩提心”,即发心成佛,以及“般若”和“律法”两个方面的教义 。其中,菩提心是指具备一颗菩提心 , 愿意为众生解脱,成佛之后能够利益众生 。
藏传佛教则强调的是“空性”和“因缘”,即一切现象都是空的 , 所有的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 。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皈依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区别】

3、仪轨不同
汉传佛教的仪轨比较简单明了,主要是通过礼拜、念经、磕头等方式来表达信仰和虔诚 。而藏传佛教的仪轨则相对复杂,涉及到诸多的法器和法物 , 如法器、殊胜供品、佛像、唐卡等等 。在仪轨方面,藏传佛教有独特的“灌顶”和“坐禅”等重要的修行方式 。

佛教的发展经历:
佛教发展的第一个时期 , 是部派佛教时期 。当时,佛教主要由大众部和上座部两个部派组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后,两个部派又分裂出了十数个支派 。但是,两部派的基本格局并未变更 。
佛教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是大乘佛教时期 。当时,部分佛教徒同时吸收了大众部和上座部的理念,杂糅形成了大乘佛教,并将其余所有原来的部派佛教称为了小乘 。
佛教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是大乘佛教分裂阶段 。中观学派又称为“大乘空宗”,提出了“假有性空”的观点,认为世间一切都是虚妄与不真实的;瑜伽行派则又被称为“大乘有宗”,提出了“万法唯识”的观点,认为世间其余事物都是虚妄的,但识是真实的、永恒的 。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供奉神像的区别
1、教理上看不同,藏传佛教大多争论中观和瑜伽行,即有宗和空宗 。汉传佛教基本上是真空妙有的统一,大乘八宗基本上都是调和空有的观点 。2、派别不同,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而汉传佛教是大乘显教 。
3、观见谛义不同,藏传佛教各派都以龙树中观见为主 , 虽然各派对中观二谛义的理解有差别,但没有一个尊唯识见者 。唯识学研究只是为了从反面认识中观真理 。汉传佛教早期的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教派都持中观见 。
扩展资料:
汉传佛教特有禁止肉食与五辛的制度,以培养佛教徒的“慈悲心” 。比丘戒律中原无此项规定 , 是梁武帝萧衍根据《大般涅盘经》等的教义,从因果转回的理论上阐明了食肉的过失,提倡而普遍实行的 。
中国藏传佛教僧侣一般都可食肉;中国傣族等上座部佛教僧侣一样,他们托钵乞食或受人供养 , 也不排除肉食 。未受菩萨戒的汉传佛教居士可以选择是否遵守,一般只吃三净肉 。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区别最明显在哪里?
1、流传区域不同 。藏传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族主要聚居地区 。而汉人佛教流传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为北传佛教中的一支 。2、宗派不同 。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之中 , 但以密宗传承为其主要特色 。而汉传佛教可以说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 , 汉传佛教的宗派以显宗为多 。
3、起源不同 。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 。而汉传佛教一般认为佛教是在西汉末,新莽时和东汉前期时由印度经西域传入的 。
以上就是关于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 , 皈依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区别的全部内容,以及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