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 , “土地诞”也称“社日节” 。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 。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 。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 , 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 。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2、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北方百姓在这天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 。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
3、采龙气
早上卯时(5点到7点之间),卯月的第一个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此为一吉 。
4、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 , 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 , 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
5、起龙船
古时,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 , 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 , 保佑一年五谷丰登 。龙抬头时节中国部分地区会有“起龙船”的活动,请龙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
龙抬头的来历故事传说龙抬头节起源于伏羲氏时代 , 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伏羲氏 。到周武王时期 , 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 , 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 。据说,这便是龙抬头节的由来 。
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的由来龙在中国文化里是主宰风雨的祥瑞之物 , 俗语里有“龙不抬头天不雨”一说,因此龙抬头是复苏和吉祥的象征 。民俗里,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剃头 , 以期许鸿运当头的吉祥预兆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