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是我国的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因此各地的回族在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方而表现出一种大同小异的状况 。回族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作为回族宗教和文化中心的清真寺建筑上,民用建筑特点很少 。
中国古典建筑之所以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主要是因为她在建筑的各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她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强调自然山水的意境,突出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在体现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一、追求含蓄的艺术
风格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与我国诗画的艺术追求有关,绘画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 , 园林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 。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 , 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 , 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 , 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 。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 , 而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园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的全景,这就会令人遐想 , 并引发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 。北京颐和园即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 , 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顿感美不胜收 。
【回族古建筑的风格特点】
二、创造自然山水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 。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 , 但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 。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有自然的趣味 。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有各种相应的建筑,但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 。这中间 , 建筑对意境的表现手法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建 。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 , 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
在建筑的命名上,引用诗词歌赋和景观相结合创造意境 。苏州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因建筑外种植莲花,取深秋雨夜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与谁同坐轩取苏轼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逍遥意境 。沧浪亭的沧浪歌、拙政园的见山楼又是一种野逸思想的追求 。
三、突出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 。汉代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 。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是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 。吻兽即是人们对龙的崇拜而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雄壮、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 。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时至今日,人们仍可见到“龙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龙文化(装饰)不仅仅是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海内外,凡饰有“龙避邪”的,一定是华人宅第),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 。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 , 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 。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他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 。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样式齐全 。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 。
因此,吻兽是中国古典建筑中一种特有的雕塑装饰物 。因为吻兽是皇家特有的 , 所以也是区分私家和皇家园林及建筑的一种方法 。四、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来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 ,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 , 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 。同时 , 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
纵观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不仅具有古代中国人的审美特征和自然思想追求 , 体现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阶级制度等方面也不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存在的特征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