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的寓意:凝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象征:中华民族精神 。万里长城,又称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
【万里长城的寓意和象征 万里长城的象征意义】
历史沿革
长城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 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 , 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 。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 。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要多 。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 , 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
先秦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 , 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 , 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 。其中 , 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 , 以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增修 。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 。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先秦长城根据防御对象,大致可分为北长城和南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