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交易中的诈骗如何应对

专利交易中的诈骗如何应对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 广大发明人热情高涨,专利申请量高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不法分子频繁对专利权人进行诈骗活动 , 大量的专利权人上当受骗,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创建一个公平、有序、有利于专利生长的环境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逐步完善,在此期间 , 我们的专利权人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识别诈骗技巧也就尤为重要 。那么专利交易中的诈骗如何应对呢?
1、认清专利诈骗手段
根据目前已有的诈骗案例进行分析,不法分子在实施诈骗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目前法律规则的漏洞和专利权人自身存在的弱点,手段具有很强的欺骗性,稍不留神,就落入其陷阱 。
不法分子主要是利用专利文献公告或专利信息系统等公开的信息获取发明人地址等情况,利用信件、网站等方式,以获奖、技术许可等虚假信息引诱专利权人,牟取非法利益 。一是利用大家对政府机关、全国性组织等权威组织的信任,假借其名义搞专利评奖、专利转让,以收取专家评审费为名义 , 借此诈骗钱财 , 二是利用专利权人迫切希望专利技术转化的心理,借合法公司的外壳,以“帮助联系厂商、转化专利”为名,收取项目评估费;或冒充国内外合法组织的名义 , 以举办博览会等形式许诺参展项目获奖等手段,骗取参展费 。三是利用个别人求“名”心理 , 帮助出版“名人录”等书籍,当然是自费了 。

此类案件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隐蔽性强 。不法分子通常采用信件形式,寄送至外省发明人,“获奖通知”中的联系地址和联系人不真实 , 不法分子流窜性大,非常不利于案件侦破;二是诈骗金额不大,单个案件个人损失多为几百元,容易为人忽视 。发明人受骗后常因为金额不大而抱息事宁人态度不愿深入追究,但因受骗人众多,诈骗金额也相当可观 。三是不法分子高智商化,制造设计各种情境和圈套使人难辩其真伪 。诈骗分子通常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 , 往往通过合法的程序规避法律的制裁,如借技术转让要求进行技术评估,伙同中介组织骗取评估费用 。

这些违法犯罪活动不仅直接侵害了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的经济利益,挫伤了发明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而且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破坏了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及其他合法组织的声誉,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
2、专利诈骗案件增多的原因
专利诈骗行为之所以猖獗不断,其产生原因是多方位的 。其中有法制不健全、社会风气不正等社会宏观方面的原因 , 也有缺少专业专利开发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的推动,产业部门与专利权人的信息沟通困难 , 个人专利成果转化难的因素;其中诈骗行为受害者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是诈骗分子能够轻易得手的重要因素 。

一般说来,相当数量的专利权人存在不懂法、不知法,对商业交往经验不足 , 对自身持有专利估值过高,自我防护意识差等等诸多问题 。
【专利交易中的诈骗如何应对】
专利权人往往急于将专利转让出手以换取经济利益,“急燥”构成了自己容易受骗的最致命的弱点,容易被骗子趁虚而入 。一是对专利转化过于急迫,无条件听从对方安排,惟恐自身提条件造成交易破产;二是对交易方不做细致深入调查,常常被其外在形象(如发达国家背景,在高档写字楼工作等)欺骗;三是对高价转让缺乏冷 静分析和判断,随意轻信;四是在商业交往过程中不注重收集证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五是在被骗后,没有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客观上助长了犯罪份子继续行骗的嚣张气焰 。
首先要提高防范意思,头脑清醒不轻信 。在经济交往过程中,一是要多核实对象的资质 。向公安、公证、工商或其上级进行核实其合法性和经济实力等方面的信息,尽可能寻找信誉度高、实力强的合作伙伴;二是要收紧自己的钱袋子,在专利交易中要坚决把握一个原则,未见成果,绝对不掏钱 。对不法分子来说,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得到钱 , 因此在交往中 , 要对自己说:凡是要花钱的事儿都不着急 。先拖一拖,看看对方着急不着急 。假如对方急于让你上套,一定会比你急,自然会露出马脚 。
其次要掌握有关的专利、经济法律知识,对专利交易、转让的流程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让一些简单、拙劣的手段欺骗 。经济条件允许的,最好委托正规的、信誉好的中介机构代理推广应用方面的事宜,能够有效降低风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