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一篇关于正确的走出感情中的4大误区保卫真爱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正确的走出感情中的4大误区保卫真爱,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
1.结婚=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正确的走出感情中的4大误区保卫真爱 如何走出感情的误区】有没有这样的一瞬间,你突然觉得身边的他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回首这段时间的争吵和矛盾,你发现他竟然对你有所隐瞒,变得没有那么保护和重视你,两个人的心好像渐行渐远,越来越不认识对方 , 你们有这样的经历吗?
如果有的话,你们双方很有可能都在隐藏自己的不安,会刻意地回避冲突,甚至会比较少去谈论彼此的内心和想法,这在恋爱或者结婚了比较长的夫妻中很常见,你开始会不解“结婚前不是这样的呀!说好的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呢?”
“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个想法的潜意识是“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始终维持现状的生活方式” 。因为我们想的都是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 , 所以会无意识地避免任何“不幸福”的东西,比如:
1)在出现困难的时候选择逃避 , 双方都不去面对问题,忽略问题;
2)有意无意地避免争吵,变得谨慎、不坦诚、互相欺骗;
3)和对方袒露心声时有所隐瞒 , 规避掉一些“不利”的信息 。
长久以往,两个人中间便出现了一条横沟,一种内心的隔阂,两人不再亲近 , 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
2.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使我快乐
近年来,针对亲密关系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指数和亲密关系的稳定程度并无确定性关联 。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并不是你的亲密关系越稳定 , 你就越幸福,相反 , 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比恋爱中更幸福 。
恋爱或者结婚并不会直接使我们变得幸福,也许只是满足了我们生活某个阶段的需要而已 。
比如:解决了孤独、有人倾诉、被爱、被关注以及有明确的目标感(结婚)......
但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只有在亲密关系中你才能被满足?也许你个人并不拥有这些能力,才导致需要一个人或者一段关系去给你动力,甚至带着你前进 。
只有拥有改变自己幸福水平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充满热情和感恩地面对现实 , 才能使我们更加快乐 。
3.爱我就得接受我真实的样子
虽然“真实”很重要,但有时候,我们对它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
我们都喜欢说“真实” , 但其实什么是真实?存在主义的哲学家认为 , 一切不违反客观规律,与客观事实相符的,就是真实 。
很多人痛恨潜规则 , 但有些人 , 在自己能够接受的程度上,处理好适应和摒弃的平衡,真实的在这些规则中游刃有余,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是真实 。
很多人讨厌在爱情里运用技巧和方法,她们觉得没必要 , 爱情就是自由自在,一切不能接受我本来样子的人,失去了也不可惜,但有些人,在自己获得幸福的同时 , 处理好感受和现实的平衡,笑的开心、哭的自然,接受心酸,也忍痛割爱,这是真实 。
有些人很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其实她们只是希望对方能够接受自己真实的所有“不好”,而且是无条件的 。那么请问,对方需要去忍耐和改变自己去适应和接受你,那对于他来说,这是不是真实?
活着就是真实的 ,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双方适当地建立一种理想的关系,有一个制定的目标,互相帮助对方实现梦想 。同样的,我们需要欣赏伴侣当下的样子,有不好的,用适当的方式提出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去构建一种双方利益化 , 感受最舒适的相处模式,这也很真实,而且很舒适 。
4.相信感觉 , 那就是对的人!
“我觉得他性格什么的都挺好的,就是没有感觉,不太喜欢 。”
“我知道他可能不会对我好 , 但他就是吸引我 。”
“如果他不是我真正来电的人,我不可能跟他生活在一起啊!”
我们从早年的亲子关系开始,就已经让我们的“爱的感觉”产生了一种无意识的模式,科学家把这个称作“依恋图式”,这成为我们建立关系的模板 , 决定了我们成年后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 。
如果在我们成年后,某个人给了我们类似小时候“爱的感觉”的体验,无论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无论这样的爱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都有可能对他产生“爱”的感觉 。我们无意识地探寻,试图完善或者修复我们童年时期经历过的模式 。
篇幅有限,针对依恋图式我不做过多讲解,但提出这个词 , 意义在于 , 吸引你的人不一定对你而言是的人,相处和用心会改变我们的感觉,并不是一开始不能吸引你,就一辈子都不能 。
相信大部分人都体验过类似于对另一个人产生想法上的改观,渐渐产生爱慕的情况 。我多年的情感工作经历也让我深刻明白一点:有些没那么吸引我们的人可能更加适合成为伴侣 。
以上几个误区容易使我们在爱情中变得懒散和不思进取 , 想着不为彼此关系的发展承担责任,不需要经营和改变就能保持幸福的爱情 。
走出这些误区,学会经营爱情的技巧和方法,时刻关注和改善自己,这些都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