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为五斗米折腰 有退休金的老人,儿女“有利可图”自然更亲近些
“我愿为五斗米折腰 , 公婆两人退休金加起来一万多 , 不仅不给我们添负担 , 还能帮衬着我们点 。 每次我都不舍得跟他们发脾气 , 就是希望他们长命百岁 。 ”
朋友每次说起公婆都很搞笑 。 说看在公婆退休金的面子上 , 就算偶尔公婆说她几句 , 她也乖乖认错 , 哄公婆开心 , 公婆开心了 , 每月退休金大部分都花在她们身上了 , 认个错 , 说几句好听话 , 就有钱到手 , 多好的事 , 有便宜不占白不占 。
文章图片
这位朋友的公婆有高额退休金 , 要是没有退休金的公婆你看看 。 公婆多说几句 , 估计婆媳就要老死不相往来了 。
别说公婆了 , 就算是自己亲爸妈 , 到了晚年有没有退休金 , 自己的态度和做法都会不一样的 。 父母晚年有没有退休金 , 在子女心中的地位一样吗?别太高估亲情 。
有退休金的老人 , 可以给子女脸色 , 儿女都会小心翼翼供着
不管任何时候 , 有钱就有底气 , 有钱好办事 , 有钱就有话语权 , 这道理在家里也适用 。 那些有退休金的老人 , 退休工资可以养活自己 , 还可以适时资助子女 , 他们心里就不会发慌 。 手里攥着高额退休金 , 有些比子女每月的工资还高 , 就会有优越感 , 他们还可以给子女脸色 。
一位朋友的公公每月有六千多的退休金 , 在家很有优越感 , 总是跟朋友说 , 你们得把我伺候好了 , 我多活一个月就能拿六千多的退休金 , 多活一天就有两百块的收入 , 比你们苦哈哈上班强多了 。
文章图片
朋友想想也是 , 自己每天辛苦上班每月才四五千工资 , 公公每天啥都不干 , 六千多到手了 , 确实值得有优越感 。 公公活着家里就有一笔进账 , 我们年轻人真得把他伺候好了 。
这就是现实 。 有高额退休金的老人相当于家里的摇钱树 。 如果重病在床 , 子女就算自己不工作 , 也会小心翼翼伺候着这颗摇钱树 。 而没有退休金的老人 , 只出不进 。 这些压力都转嫁到儿女身上了 。 如果真的长时间需要儿女出钱出力 , 有几个儿女又是心甘情愿的?
有退休金的老人 , 儿女“有利可图”自然更亲近些
有退休金的老人和儿女住在一起 , 会承担家里柴米油盐 , 大部分家庭开支 , 有些还能帮着分担房贷车贷 。 年轻人生活质量提高 。 有这样的老人 , 有几位年轻人愿意拒之门外 。
文章图片
就算不住在一起 , 老人有退休金 , 会时不时给儿女一些好处 , 儿女看在利的份上也会多回家 , 多亲近老人 。 而老人有钱 , 也会时不时大大方方给年轻辈一些好处 , 有能力帮衬子女一把 。 年轻人得到老一辈的帮衬 , 一般都会心存感激 , 平时会多走动 , 多表孝心 。 而老人虽然花钱 , 但从年轻人身上得到了情感的回馈 , 也更乐意为他们花钱 。 这样 ,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密 。
而那些没有退休金的老人 , 身上没有多大的利益可图 , 儿女自然就不会那么尽心了 , 因为他们身上背负着两重压力 , 没有太多余力对父母尽孝心 。
【“我愿为五斗米折腰 有退休金的老人,儿女“有利可图”自然更亲近些】不要说人这么现实 , 也不要说是子女不孝顺 。 而是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 , 个人能力还没有到忽略经济的地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我觉得现在网络上有些网友可能不是生活在地球 “谁生的谁养”这句话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不是在败家?
- “我真没想到 孩子的感情是很纯粹的,那就是晚上谁带他睡,他和谁亲
- “你敢相信吗?女儿一岁半 生完孩子就分房睡,这样做的夫妻要警醒了
- 心理学:懂得“皮革马利翁效应”,更容易收获美好的爱情
- 昨天在后台收到了一个很让人难过的留言:“我现在怀孕快6个月了 孩子是放弃还是留下,这位网友拥有着决定权
- “我堂姐我都不知道说啥 高学历妈妈用自身所学把孩子教育得很优秀,是家庭的希望
- 现在流行一句话:“妈妈生姥姥养 很多姥姥并不喜欢带娃,尤其是只有女儿的
- 前两天朋友给我说:“小孩子太难管了 夏季天气炎热,这几个部位一定要做好保暖
- “我那个弟媳妇我真不知道怎么说了。|如果有条件,生完孩子去月子中心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 前几天村里一位大伯去世 “老人长寿克子孙”话虽大不孝,但却有一定科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