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动作戏拉垮,《雪中悍刀行》武打动作就像“小孩过家家”( 三 )


好莱坞的《速度与激情》系列、《敢死队》系列 , 都有不少的粉丝和不错的票房成绩
我们接受了动作片向实战靠拢 , 接受了武功套路向拳拳到肉靠拢 , 同时我们的武侠片 , 也在经历蜕变
武侠离不开功夫 , 但功夫打斗场面不再是以往的招式对打 , 而是有拳拳到肉的惊险刺激 , 有了华丽但不失张力的对打 , 借助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助力 , 动作片在技术上有了成长
但不得不说 , 一部好的武侠电视剧依旧是“可遇不可求”
有人说是慢动作毁了武侠剧 , 一个镜头语言就能毁了一部电影?
有人说好莱坞模式 , 不适合本土化的武侠剧
个人不认同这这样的说法
除了武侠梦的离散 , 剧本的短缺外 , 我们看到仙侠剧、武侠剧的动作戏 , 乏善可陈 , 粗制滥造

雪中悍刀行|动作戏拉垮,《雪中悍刀行》武打动作就像“小孩过家家”
本文图片

流量艺人的冲击:
当电视剧的制作费用偏向于明星时 , 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剧的质量会整体下滑 , 尤其是动作戏
2000年开始 , 我们开启了追星的新纪元 , 明星发展从选秀、出道到大放异彩、粉丝接机前呼后拥 , 时间越来越短
我们的造星能力逐渐提升 , 流水线操作下的出道明星越来越多
国内明星成名的归途是什么?影视剧!
唱歌的演电影、跳舞的演电影 , 玩说唱的演电影 , 奥 , 对了玩说唱的演了不止一部电影 , 但幸好电视剧首秀前就锒铛入狱 , 避免大众接受饭圈洗礼
没有演技、不肯下功夫
这是流量艺人的通病 , 哥哥长、哥哥短 , 仙女姐姐神仙颜值等等 , 随着资本和流量的狼狈为奸 , 一部剧的动作场面 , 一压再压

雪中悍刀行|动作戏拉垮,《雪中悍刀行》武打动作就像“小孩过家家”
本文图片

动辄千万的S+影视剧 , 主角华丽 , 磨皮瘦脸 , 甚至某部剧出现了主角和配角脸色“天差地别”的奇观 , 主角磨皮高光到仿佛和配角不在同一个次元内 , 也是开了眼了
即使有替身 , 不用艺人出工出力 , 但流量为王的指导思路 , 需要精心打磨的动作戏 , 自然是没资金、没钱、没人
明星的薪酬在整部剧中的资金占比大了 , 那拍摄、后期等方面资金压缩 , 艺人的档期又满 , 能力又不强 , 那动作戏自然是能砍则砍 , 优秀的武术指导能不请就不请
而且 , 为了突出艺人明星 , 旋转跳跃 , 360度甚至720度的慢镜头捕捉 , 也是让人大跌眼镜 , 不费脑又省事的偶像剧套路 , 加上磕CP看脸的时代 , 动作场面 , 只需要铺满爱豆的脸就可以 , 甚至精致到每个毛孔
这类理念 , 积年累月之下 , 成了惯例 , 成了行业达成的共识 , 危害无穷
与其说是观众 , 不如说是粉丝 , 这年头粉丝及其包容 , 只要明星不犯错就行 , 演技不好 , 他或她不是专业院校毕业 , 就成了挡箭牌

雪中悍刀行|动作戏拉垮,《雪中悍刀行》武打动作就像“小孩过家家”
本文图片

不是专业演员 , 就能烂剧横行吗?拿着高薪 , 就应该出点好活 , 至少这事搁在欧美日韩 , 高薪出烂剧是没市场的
一边对爱豆纵容 , 一边吐槽国产剧垃圾 , 一边追海外剧
粉丝多 , 就能拿主角 , 粉丝多、数据漂亮就能证明哥哥的商业价值 , 因为不是专业演员 , 演技差得理所应当 , 但争番拿钱又丝毫不手软
一部剧成功是爱豆的功劳 , 垃圾全是剧方拉垮
更不要说 , 那位顶流疯批美人 , 专业院校毕业 , 但台词含混不清 , 粉丝大行其道 , 为众多流量艺人树立了“吾辈楷模”的典范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