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_文化|歌颂毒枭爱情,网络小说价值观不能乱“摇晃” |新京报快评

如果把“禁毒题材”的作品写成了胡编乱造与猎奇窥隐 , 只会把作品引向低级 。
小说_文化|歌颂毒枭爱情,网络小说价值观不能乱“摇晃” |新京报快评
本文图片

▲四川戒毒点名批评《风情不摇晃》 。 截图来自微博@四川戒毒
文 | 韩浩月
1月5日 , 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官方微博发布一条视频 , 配文“文学创作要有底线 , 不能让英雄流血再寒心” , 对小说《风情不摇晃》进行点名批评 。 目前 , 有媒体从出版该小说的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获悉 , 该小说系出版社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出版的 , 目前已被下架 。 作者初禾初表示将对微博永久停止更新 。
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将要到来之际 , “四川戒毒”微博账号所发布的这条视频 , 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
为了实现让毒品彻底消失的目标 , 中国禁毒工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与太多的牺牲 。 对于这些网友们有目共睹 , 因此“四川戒毒”的视频才引起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 。
据报道 , 作为网文的《风情不摇晃》已经由出版社正式出版为纸书 , 按照纸书出版的要求 , 作为网文的“缉毒警察牺牲后 , 女友潜伏毒枭身边复仇不成却爱上毒枭”的故事立意 , 得以通过的可能性极低 。 有读过网文与纸书的网友表示 , 为了纸书出版 , 作者修改了结尾 。 但即便如此 , 纸书书封上的宣传语如“清纯机智少女”“暗黑宠溺大佬” , “为了复仇 , 她处心积虑 , 引他上钩 , 只为一招制胜将他送回地狱……” , 还是令人感到不适 。
这些不适感的产生 , 一方面是这些宣传语给人以廉价感 , 另一方面 , 带有轻佻意味的推销话术 , 与“禁毒”和“缉毒警察”这两个关键词格格不入 。
这些年 , 禁毒之难 , 以及缉毒警察之辛苦 , 已经深入人心 , 毒品带来的恶劣影响 , 包括缉毒警察以生命为代价所捍卫的防线 , 早已让公众形成了共识:禁毒是件极为严肃的事情 , 不容任何调侃与亵渎 。
这意味着 , 不仅在舆论上要支持禁毒 , 在文学作品方面 , 与禁毒以及缉毒警察形象有关的每一个字 , 也都需要谨慎对待 。
《风情不摇晃》最早网络发表于2017年 , 纸书出版于2019年 。 几年间 , 该书已经有了不少的书粉 。 某种程度上看 , 书粉们的追捧 , 也放大了该书的负面影响 , 包括这两天在作者微博与“四川戒毒”微博的评论区 , 仍有不少书粉在为该书辩护 , 甚至对缉毒警察发出低智的攻击性言语 , 令人难以接受 。
必须认识到 , “禁毒题材”是文学创作的一个特殊领域 , 近年诞生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与影视作品 , 但无一例外 , 这些作品在保障可读性、可看性的同时 , 对“禁毒”的立场都是一致的 , 对“缉毒警察”的形象塑造 , 都是禁得起考量的 。
读者与观众欣赏“禁毒题材”的作品 , 意在了解禁毒工作背后的惊心动魄 , 剖析毒品交易背后复杂的人性纠葛 , 并以此为镜 , 警醒自己 。 如果把“禁毒题材”写成了胡编乱造与猎奇窥隐 , 只会悖离创作初衷 , 把作品引向低级 。
撰稿 / 韩浩月(专栏作家)
编辑 / 刘昀昀
【小说_文化|歌颂毒枭爱情,网络小说价值观不能乱“摇晃” |新京报快评】校对 / 王心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