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在河流边长大的人 接受人生美丽的流动

作者:黎荔
作者:黎荔在河流边长大的人 接受人生美丽的流动
文章图片
在河流边长大的人 , 没有人不喜欢流动的感觉 。
河流的风景是流动不息的 , 河水时而青碧 , 时而湛蓝 , 时而黄浊 , 夕阳西下时刻 , 则成了半江瑟瑟半江红 , 河水的颜色并非一成不变 , 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河流飞溅着洁白的浪花 , 九曲十八折地从大峡谷中流来又一泻千里地流向大海 。 早晨 , 万物都在阳光中显出它们本来的面貌 。 河水在光斑中流动 , 这是一种不间歇的流动 , 当黑夜暂时覆盖它时 , 仍能听到河水清晰的流声 , 预备着迎接晨光的再次显现 。 春季野花夹岸 , 绿草茵茵 , 一派春光烂漫中 , 逶迤而过的河水有说不尽的妩媚 。 秋季河水共长天一色 , 来水淑玉 , 去波弄珠 , 五色斑斓的丛林夹峙两岸 , 五彩的树林、灌木丛、河滩上金色的草滩农田、水中嬉戏的水鸟 , 编织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 。
只要曾无数次站在江岸 , 凭水而立 , 默默地看江河奔流向海 , 那鲜活的、流动的自然风景 , 就是一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教育 , 那种自然的教育将沁入灵魂 , 从此潺潺、滔滔、汨汨、淙淙 , 奔流在一个人的血脉之中 。
我觉得流动的感觉 , 就像是春天的感觉 , 苏醒的 , 萌动的 , 探头探脑的 , 一种深情款款却又不是凝固而是自由奔涌的旺盛生机 , 柔情像羽毛一样在四周飞舞 。 流动永远不是达成了完美自洽 。 相反 , 有缺憾、有渴望 , 才有流动 , 才有生生不息的创造 , 就像大自然与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新东西一样 。 如果没有了流动 , 这世界不过是一潭死水 。
作者:黎荔在河流边长大的人 接受人生美丽的流动
文章图片
想起海明威对巴黎的描绘:“巴黎是一个流动的圣节 。 ”这是海明威对年轻时在巴黎居住的一段美好时光的回忆 。 “圣节”也有翻译作“盛宴”的 , 无论是哪一个 , 我喜欢海明威在前面使用“流动的”这个形容词 。 他的行文那么流畅 , 也许这与英文容易形成长句的特点有关 , 但读着读着就会觉得是一个饱含炽烈情感的人在一口气不停地演说 , 而他流泻出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攫取了你的心 。 二战以前的巴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艺术之都 , 在塞纳河畔 , 巴黎的左岸 , 汇聚了来自全世界的艺术家、作家 。 这些狂放不羁的才子们总能在那里的咖啡馆找到慰藉和娱乐 。 巴黎的精神 , 正在于这种盛大的、色彩斑斓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流动” 。
由此我知 , 一座城市的精神 , 应该是“流动”而非静止 , 应该是动态而非静态 。 当你企图用一束词组、一句标语提炼城市的精神 , 哪怕是最精深、最包容的文字 , 所表达的意义终归有限 , 流动的城市精神 , 如流水不腐 , 流向无限的未来 。 以有限约束无限 , 不是归于徒劳 , 就是破坏了可贵的无限性 , 将城市的未来限制于封闭的胡同 。
生命的真正状态 , 就是一种自然、流动、变化甚至是多变的情感 ,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喜怒哀乐 , 情绪的变化 , 情爱的流动 , 都是证明我们不是工具 , 我们是活生生的人 。 生命就是代谢的持续性变化 , 这种变化正是生命的本质 。 无论组成生命的分子是什么 , 都无法跳出流动的原则 。 时间的流动中带来了生命千姿百态的不确定性 。
作者:黎荔在河流边长大的人 接受人生美丽的流动
文章图片
其实 , 我们已经来到了流动社会 , 流动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 正是流动才促进了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 。 在流动社会里生存 , 第一条规则就是要学会应对变化 。 灵活性、适应性和持续不断的自我发展 , 是流动社会珍视的价值 。 停滞不前则会被淘汰 。 如今 , 曾经束缚于固定的人地关系之上的巨量人口正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流动 , 他们不再附着和附属于土地、户籍、单位等要素和框架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便是这种巨大流动性不断冲破旧的枷锁 , 使“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过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