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理期的痛苦和麻烦有多少男性能体谅?近日 月经得憋住,讨要卫生巾太“小姐作派”,男性凝视就是现实( 二 )


在这则新闻中 , 去酒吧喝酒是指责受害者小玲的关键点 , 她从受害者 , 被描述为过度饮酒、不洁身自好的女性形象 , 对男性加害者的描述为“20多岁 , 未婚 , 身材高大长相俊朗” 。
在社会大环境的默认下 , 只要是女性去酒吧喝酒 , “就不是什么正经货色 , 早该做好各种准备”是大部分人的认知 , 把“去酒吧的女孩子”直接打为“不正经” , 将加害行为合理化 , 给女性贴上各类标签 , 让她们自我怀疑 , 顾虑重重 。
这种以他人视角审视的目光不仅困住了女性 , 对男性群体也是一种伤害 。 是枝裕和的电影《步履不停》中 , 一家人一起拍照 , 奶奶自然地坐在中间 , 但没人想到要给爷爷留一个座位 , 爷爷只能狂怒:“外婆家!外婆家!你们每次都说外婆家 , 这个家是我赚钱买的!”这个男人一辈子扮演着社会要求的角色 , 挣钱养家 , 却发现不知何时开始 , 家中早已没了他的位置 。
社会目光要求男性要有男子气概 , 不能哭不能倒下 , 这一切都成了限制男性的条框 , 男性迫切想要主宰一切 , 却忘了自己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 会犯错 , 也会在基础的生理知识中 , 说出荒唐可笑的“指导意见” 。

女性生理期的痛苦和麻烦有多少男性能体谅?近日 月经得憋住,讨要卫生巾太“小姐作派”,男性凝视就是现实
文章图片
回到新闻事件本身 , 西安作协主席的文章言论 , 之所以引发争论 , 是因为他将女性在疫情中的身份和角色隐形化、忽略化 。 不是先在文章前面赞美两名女性防疫者就是尊重女性了 , 在赞美她们的同时 , 为女性在疫情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思考和帮助才是尊重 。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时 , 全社会都在捐助防护物资 , 女性医护人员缺乏卫生用品的现象却被忽视 , 甚至一些医院领导也驳回女性医护的卫生巾需求 , 觉得可以缓一缓 , 即便是捐助者把相关物资主动送上前 , 也被一句“不需要”、“不急”给挡了回去 。
无论是生理知识不足 , 还是心理上刻意贬低月经期的正常生理 , 都是很不正常的 。 根据凤凰网公益当时的估算 , 湖北一线女医护人数超过了10万人 , 占比超过60% , 在护士群体中 , 女护士更是占了90% 。 曾有海南援助医疗队的医生表示 , 正在生理期的同事 , 血和尿都混在了一起 , 买不到卫生巾的人 , 就用保鲜膜捂住 。
很多男性 , 不仅不知道生育对女性的伤害 , 更不理解女性生理期的痛苦 , 如果长时间不更换卫生巾 , 就会滋生金黄色葡萄球菌 , 引发中毒性休克 , 严重的会因此丧命 , 月经期的出血并不像男网友说的可以人为控制 , 集中排放 , 它是不会“打招呼的 。 ”所以 , 疫情中女性需要卫生巾不是特殊需求 , 而是必需品 。
疫情之下 , 女性生理问题被忽视和轻视 , 其实是社会文化对月经长期的贬低和污化 , 形成的“月经耻感” 。 月经总是被“大姨妈”、“例假”、“来事”等词汇代替 。 但事实上 , 月经只是人类每月一次的生理现象 , 绝不应该成为遮羞布下的隐晦暗号 。
从西安疫情中 , 我们应该明白 , 月经不是女性一个人的事情 , 男性和女性都应该正视它 , 因为这不只是拒绝月经羞耻 , 更多的是看见女性的正常需求 。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
来源:神鸟知讯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