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 “可靠”与“不可靠”的误差—浅谈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二 )


有效性,指的是一个心理测量工具是否真的测到了研究者想要测的那个东西 。这里就涉及到测试工具的灵敏度或测试范围的问题 。
还是前面测试两个班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问题,题目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需要的是难易适中,这样才能测出真正可靠的数据或结果 。
可见,一项有意义的实验需要满足两个指标,一个是稳定可信,另一个是准确有效 。

天花板 “可靠”与“不可靠”的误差—浅谈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文章图片
3.怎样避免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会导致测量或实验不准确的情况(即反应变量失灵的两种表现形式),另外,虽然很多人知道一项实验需要满足可信度和有效性这两个主要指标,但在操作过程中很可能做不到,那么这时该怎么避免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呢?
通常的方法是这样的:
其一,尝试先通过实验设计以避免极端情况的出现;
其二,再试着通过测试少量的先期被试来考察他们对任务操作的反应情况 。如果被试者的反应接近指标量的顶端或低端,那么实验任务就需要修正 。
【天花板 “可靠”与“不可靠”的误差—浅谈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就像前面的例子,可以分别从甲乙两个班级先找几个学生来做一下那套计算题目,根据他们的成绩来判断其题目的一致性和难易度是否需要调整 。这样做,也可以称为预备实验 。
总之,了解什么是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以及其避免的方法,将有助于我们对心理学实验设计、实验实施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
其实,这也是在说明一项心理实验或测试从“可靠”到“不可靠”的误差是怎么产生的 。

天花板 “可靠”与“不可靠”的误差—浅谈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文章图片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