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汉语中“练”字的本义 中国传统色之练色
作者:黎荔
文章图片
汉语中“练”字的本义 , 是一种加工丝或丝织品的工序 , 即通过水煮等方式把丝麻、布帛煮得柔软白净 。 这个字始见于战国文字 。 “练”是形声字 , 古字形从糸、柬声 , 汉字简化时“?”简化为“练” 。 “练”字和丝织物有着真接联系 , 《急就篇注》给出的解释是:“练者 , 煮缣而熟之也 。 ”缣是指一种细绢 , 绢就是练制而成的丝织品 。 《说文解字》中也说“练 , 湅缯也” 。 湅通洗 , 缯是古代丝织物的总称 。
【作者:黎荔汉语中“练”字的本义 中国传统色之练色】华夏先民养蚕取丝 , 相传源于黄帝时期的元妃嫘祖 , 之后种桑养蚕、抽丝织帛的手工艺兴起 , 渐渐遍及各地 。 西周时分 , 人们对先练后染的认识已经很明确 , 练是丝织物在染色前的准备工作 , 因为生丝含有胶质 , 故需要脱胶使其变得更加柔软、纯净 , 以易于着色 。 练丝分灰练和水练两步:先用灰水浸泡绞丝七天 , 练去部分丝胶 。 再用井水浸润和日晒 , 再练去部分丝胶 。 灰水指的是用含钙质的蛤壳磨成粉末或烧楝叶为灰沤泡 , 再用石灰浸渍 , 然后多次漂洗 , 这称之为“沤” 。 沤后的丝白天晾于日光下暴晒 , 夜间则挂在水井中 , 如此七日七夜 , 称之为“水练” 。 练丝是对蚕丝的进一步处理和漂白 。 未练的丝叫生丝 , 练过的叫熟丝 。 这个过程也叫“熟练” 。
蚕丝的主要成份是丝素和丝胶 。 丝素是近于透明的纤维 , 即茧丝的主体 , 丝胶则是包裹在丝素外表的黏性物质 。 丝在形成过程中 , 不可避免地要伴生丝胶和混入一些杂质 , 这些丝胶和杂质虽然可以在缫丝时去除一部分 , 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黏附在丝素上 。 由于它们的存在使生丝或坯绸显得粗糙、僵硬 。 所谓练丝帛 , 就是指进一步地去除其上的丝胶和杂质 , 使生丝或坯绸更加白净 , 以利于染色和充分体现丝纤维特有的光泽、柔软滑溜的手感 , 优美的悬垂感 。
从以上工艺术操作 , 就可知“练色”是什么颜色了 。 “练色”就是充分分解丝胶之后的熟丝的颜色 , 作为颜色名词指丝白色、素色 。 例如练衣指白色的布衣 , 练巾指白头巾 , 练文比喻白色海浪波动的纹路 。 练也用来形容素皎的月色 , 又白练色可指老年人的花白鬓发 。 练丝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 , 故“练”又引申为反复学习、纯熟 , 如:练习、训练 。 我发现“练”的本义 , 后来已很少使用 , 多用它的引申义 。 其实 , “练色”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丝绸生产工序密切有关 , 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传统色 , 是真正的国风之色 。
文章图片
中国古代练丝帛的方法有许多种 , 常用的有三种:草木灰浸泡兼日晒法、猪胰煮练法、木杵捶打法 。 第一种方法的最早记载 , 见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 , 这种练丝工艺 , 沿用的时间最长 , 历代均曾采用 , 直到现代 , 大部分丝的精练也还是用碱性药剂 。 第二、第三种方法 , 都需要结合草木灰浸泡法同时使用 , 其中第二种方法胰酶练 , 最早记载见于唐代人的著作 , 较为晚期才出现 。 第三种方法捣练法 , 发明于汉 , 普及于南北朝 , 盛行于唐 。 “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 , 这是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的著名诗句 。 许多人以为此处的“捣衣”是指洗衣服 , 如同记忆中农妇们用棒棰捶洗衣服的情景 , 其实是在捣练丝织物 , 是丝绸加工的工艺 。
经这样复杂工艺练成的丝织物 , 有一种历尽沧桑的纯净之美 , 生丝变成熟丝后 , 变得那么柔软纯素 , 呈现出一种洁白的光泽 。 古人常用这个“练”作比喻 , 比喻水色、月色 。 如南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的“余霞散成绮 , 澄江静如练” , 诗中将霞比作“绮” , 把江喻为“练” 。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 , 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 诗人选择富有时令和环境色彩的词语来描写 , 形象地显示了“余霞”、“澄江”的特色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古诗村居的作者是谁 村居原文及翻译
- 量力而为的意思 量力而为的解释
- 勒是什么意思 勒意思是什么
- 书币是什么意思 书币意思是什么
- 逆流而上的意思是 逆流而上解释
- 功课是什么意思 词语功课什么意思
- 学汉语言文学很累吗 未来出路是什么
- 一笑倾城什么意思 词语一笑倾城什么意思
- 知易行难的意思 词语知易行难的意思
- 作者:黎荔一个“枕”字 枕字作为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