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天津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三 )


英国出现1例奥密克戎死亡病例 , 是全球首例 。
此后 ,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也相继出现 。
更致命的是 , 奥密克戎感染有明显低龄化趋势 。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说:
“奥密克戎很容易感染儿童 。”
一如天津 。
1月9日 , 新增20例感染者中 , 就有8个10岁以下的小孩 。

病毒 天津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截至1月12日 , 天津本土病例七成患者是小孩 。

病毒 天津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种种案例、数据都在传递一个信息:
奥密克戎 , 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友好” 。
而天津 , 又是国内第一个正面迎击奥密克戎的城市 。
这场战 , 很艰难 。
它需要所有天津人 , 都咬紧牙关才能取得胜利 。

病毒 天津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事实证明 , 天津没有让人失望 。
一声令下 , 所有人闻令而动 , 连夜出征 。
你看——
大学生们志愿者来了 。
只要有需要 , 他们就会踊跃报名 。

病毒 天津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病毒 天津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退伍军人来了 。
退伍不褪色 , 他们连夜冲上一线 。

病毒 天津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大学辅导员守在电脑前 , 一夜未眠 。
只为了及时把消息传达给同学们 。
她一遍遍嘱咐:
“同学们一定关注相关政策 , 配合防疫工作 。”

病毒 天津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无论何种身份 , 此刻 , 他们只有一个名字——
志愿者 。
目光所到之处 , 全是他们辛勤奔走的身影 。
24小时待命 , 24小时守候 。
“体验24小时on call 。”

病毒 天津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24小时的大筛坚守 。”

病毒 天津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文章图片
图源:津云
有一种速度 , 叫分秒必争 。
有一种担当 , 叫彻夜不眠 。
社区工作人员负责打电话排查流调 。
当时是凌晨 , 很多人正在睡梦中 。
她们要安抚好居民的情绪 , 也要查清流调 。
平均一通电话要15分钟 。
有点困难 , 但好在居民足够暖心 。
社区工作人员梅梦楠 , 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很疲惫 。
她给一个居民打了2通电话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