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越聪明,越要“装糊涂”

01
最好的人生 , 大概就是“一半糊涂 , 一半聪明” 。
到了一定的年纪 , 在社会上闯荡多年 , 有了经验 , 也有了教训 。 但是你别得意 , 强中自有强中手 , 你不会是天下第一人 。
明朝作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里写了苏东坡在官场上几起几落的故事 , 把“糊涂”二字 , 说得淋漓尽致 。
不管你多聪明 , 如果不懂得装糊涂 , 终归是要吃亏的 。

|一个人越聪明,越要“装糊涂”
本文图片

02
口舌之事 , 别强说 。
古人说:“是非只为多开口 , 烦恼皆因巧弄唇 。 ”
一开口 , 就要承担对应的责任 , 就要察言观色 , 不要强词夺理 。 牵强附会的话 , 一句都不要说 。
宋朝时 , 苏东坡本是翰林学士 , 天资聪慧 , 有李太白的气魄 。
当朝宰相王安石 , 对苏东坡大为赞美 , 特邀他来家做客 , 谈到了“说文解字”的事情 。
王安石说:“‘驷’这个字 , 表示四匹马 。 ”
苏东坡笑着回答:“这个逻辑不对 。 就拿‘鸠’字来说吧 , 根据《毛诗》的解释 , 就是一个母鸠 , 生了七个小鸠 , 父母和小鸠加在一起 , 才是‘九’鸠 。 ”
因为言语轻薄 , 苏东坡被外调 , 成为了湖州刺史 。
【|一个人越聪明,越要“装糊涂”】有些话 , 本来有道理 , 但是说的不是时候 , 导致别人很难堪 。
“装糊涂”的人 , 懂得察言观色 , 分清场合 , 不会驳别人的脸面 。 比方说 , 人多的时候 , 不要揭穿发言者的言语漏洞;不要戳别人的伤疤 。 朋友交往时 , 不要翻旧账 。
说话的态度 , 语气 , 表情 , 都要注意 。 让别人舒服了 , 你就舒服了 。
03
笔墨之事 , 别大意 。
俗话说:“口说无凭 , 立字为据 。 ”
在现实生活中 , 我们常常与人签订协议 , 要做工作方案 , 写一写文章等 。
如果你的文字涉及到利益、人情 , 就要高度重视 , 不要留下了“罪证” 。
苏东坡在湖州做了三年的刺史 , 回到京城 , 第一时间就去拜访王安石 。
等待接见之前 , 苏东坡随仆人走进书房 , 走到书桌前 , 看到一首没有写完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 , 吹落黄花满地金 。
意思是说 , 秋天的风把菊花吹落了 , 地上黄澄澄的 。 按照常理 , 菊花会枯萎 , 不会随风而起 。 苏东坡暗笑 , 这首诗太离谱了 。 他大笔一挥 , 帮忙把诗写完——秋花不比春花落 , 说与诗人仔细吟 。
因为一句诗 , 苏东坡被贬黄州 。 到了黄州 , 他才发现 , 此处的菊花 , 与众不同 , 确实会随风飘落 。
做人 , 不管什么时候 , 不要轻易留下痕迹 。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没有橡皮擦 , 写好了就无法更改 。 ”
糊涂一些 , 没事的时候 , 多问几句 , 多和别人沟通 。 等事情商议好了 , 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了 , 再来决定下一步 , 草拟一份文稿 。
如果与你无关的事情 , 哪怕搞懂了 , 也要装成不懂的样子 , 及时抽身而退;对于复杂多变的事情 , 要静观其变 , 别轻易提出主张 , 更不要签字、画押 。

|一个人越聪明,越要“装糊涂”
本文图片

04
不懂之事 , 别装懂 。
《论语》里说:“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是知也 。 ”
做人要谦虚 , 要把全天下的人 , 都当成老师 。 哪怕是一个乞丐 , 也要高看一眼 , 抱着一种“高手在民间”的态度 。
冬至节的时候 , 苏东坡代表地方 , 拿着贺礼 , 从黄州奔赴京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