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只要梦想够大,完成了10%也好过别人的100%( 二 )


班上除了5个像郝景芳一样的教师子弟外 , 其他学生多来自底层家庭——卖菜的、工厂的、蹬三轮的……
从一年级期末 , 到升入清华附中 , 郝景芳不怎么学习 , 但从来都是第一名 。
|郝景芳,只要梦想够大,完成了10%也好过别人的100%
本文图片

后来她拿了新概念作文大赛奖 , 学校可以保送她去北大中文系 。
结果被9岁起立志做科学家、视薛定谔为偶像的她拒绝了 。
她的目标是理科中最难的天文物理 。
“我算了算分 , 应该差不多 , 所以就自己考了 。 ”郝景芳笑着说 。
很多年后 , 她的小学同学在聚会上说 , 郝景芳是自己的心理阴影 。
她的中学同学在知乎上写道:“这姑娘是当年隔壁班的学神 , 智商碾压真是无时无刻不在 。 ”
|郝景芳,只要梦想够大,完成了10%也好过别人的100%
本文图片

在郝景芳的成长过程当中 , 有两点做得非常成功 。
一是 , 父母抓大放小言传身教的放养式引导 。
二是 , 很早就建立起了宏观视角来观察世界 。
先说说她的家庭教育 。
从小到大 , 父母不检查她的作业 , 也不会催促她写作业 , 郝景芳遇到不会的题不问父母 , 而是在学校里自己想办法解决 。
上小学时 , 郝景芳放学先在楼下跟小朋友玩一会儿 , 写完作业看动画片和电视剧看到十点多 。
父母从不曾给她报过培训班 , 高考选专业父母也随她去 , 没有任何干预 。
|郝景芳,只要梦想够大,完成了10%也好过别人的100%
本文图片

郝景芳跟颜宁有些像 , 都是玩到飞起的学神 。
小说、漫画、音乐、追星 , 花在玩乐上的时间比同龄人只多不少 。
遇言姐看了一下她小时候的书单 , 发现:我看过的漫画她都看过 , 她考上的学校我没考上 。
呃……
放养并不等于父母不过问孩子的成长 。
郝景芳父母的教育密码是:良好环境+野蛮生长 。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行为 , 觉得这一切都是ta自己做到的 。
郝景芳的父母最成功的助推就是阅读 。
像父亲一样 , 郝景芳可以从早到晚在家里连续看“闲书”12小时 , 特别开心 。
她后来对文学的追求、对物理的追求、对历史的追求 , 全部来源于早期阅读 。
|郝景芳,只要梦想够大,完成了10%也好过别人的100%
本文图片

自郝景芳一两岁的时候 , 母亲就每天给她读故事 。
到了4、5岁时 , 母亲开始要求郝景芳自己读一段 。
不知不觉间 , 到了小学一年级 , 郝景芳就已经可以独立阅读纯文字的故事书了 。
在阅读方面 , 母亲以顺应兴趣为主 , 并不强求教育意义 , 孩子喜欢童话就全读童话 。
一年级之后 , 母亲不再干预郝景芳的阅读 , 不仅在内容选择上不插手 , 甚至对于读不读 , 读几本也不干预 。
|郝景芳,只要梦想够大,完成了10%也好过别人的100%
本文图片

小学三年级 , 郝景芳爱上《少年科学画报》 , 后来又读了《十万个为什么》 。
她在天文卷里读到 , 中子星上面每一立方厘米的物质 , 都需要一万艘万吨巨轮才能推动 。
“我当时惊呆了 。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过晕眩时刻 , 这就是让我目瞪口呆的晕眩时刻 。 ”
“中子星事件”是郝景芳的人生突破点 , 是她最早对于浩瀚宇宙的惊鸿一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