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 , 真的了解什么才是“富养自己”吗?
曾读过一篇文章 , 大意是你的生活不如意 , 都是不懂富养自己造成的 。
不舍得给自己花钱买口红 , 老公以后也舍不得给你买;
不舍得给自己买有档次的衣服 , 以至于面试时因为服装错失工作机会;
不舍得四处旅游 , 以至于年迈想旅游也没有精力 。
这些话听起来颇有道理 , 但仔细想想 , 这也许只是“消费主义”所构建的陷阱 。
打着“富养”的名号 , 刺激别人的消费欲 , 令人们只注重物质上的“富养” , 却忽略了追求精神上的丰富 。
到头来 , 掏空了身体 , 掏空了未来 , 这不是“富养” , 这是掉入陷阱 。
那么 , 什么才是真正的“富养”自己?
不是非名牌不用 , 也不是非网红打卡点不去 , 更不是非奢侈品不买 , 而是做到这两点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自律”
有人记录了一段与文学大师梁秋实先生的相处过程 。
一起吃饭时 , 冷盘端了上来 , 梁先生说自己有糖尿病不能吃 。 过了一会儿 , 冰糖肘子端了上来 , 梁先生还是说自己有糖尿病 。
最后是一盘八宝饭 , 在人们都以为梁先生不会吃的时候 , 他却拿起了筷子 。
朋友好奇问他:“你不是有糖尿病吗?这个能吃吗?”
梁先生说:“我知道 , 所以我前面都不吃 , 就是为了吃这个 , 我血糖高要忌口 , 份额都留给了八宝饭 。 ”
吃完几口八宝饭之后 , 梁先生又放下了筷子 , 友人说:“可以多吃点 , 好不容易有个想吃的” , 他回到:“不用 , 留着下次继续吃 。 ”
最早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 , 深受触动 。
在一些主张及时享乐的人口中 , 有想吃的就应该立刻吃 , 想买的就应该尽早买 , 想去的地方就应该赶紧去 , 似乎这才是不委屈自己 。
但仔细想想 , 真正的不委屈自己 , 也许是学会为以后做打算 , 真正对自己好 , 才是“富养” 。
文章图片
好比锻炼这件事 , 很多人热爱吃火锅 , 喜欢吃烤肉 , 却偏偏不爱锻炼 。
每次不去运动的时候 , 都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 说自己累 , 说自己最近身体不太好 , 说自己太忙 。
似乎不运动时偷的懒 , 才是真正的快乐 。
但实际上 , 自律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 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 , 必定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的 , 能够自律 , 才是富养自己的开始 。
文章图片
“独处”
曾有人问一位作家:“每天会在哪件事上花费大量时间?”
在人们以为答案必定是写作的时候 , 他笑着说:“独处 , 我所有的写作 , 思考 , 规划 , 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 ”
《早起魔法》的作家杰弗·桑德斯也曾称 , 自己每天所做的最奢侈的一件事便是独处 , 早起之后留一块空白的时间给自己 。
在这个过程中 , 人们可以做想做的事 , 不被别人的情绪左右 , 不为生活的琐事分心 , 建造一片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精神后花园 。
文章图片
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缺少的 , 便是“独处”的时间 。
人们总是觉得合群很快乐 , 在群体中自己所收获的快乐是最多的 , 不需要思考太多 , 也能打发时间 。
但合群的负面影响也许比想象中更大 。
社会学家庞勒曾说:“人一到群体中 , 智商就严重降低 , 为了获得认同 , 个体愿意抛弃是非 , 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我们经常把那些冷漠的人称作是“冰块” 表面上“冰块”,背地里是“妻奴”的星座
- 风扇怎么吹比较健康
- 三体|《三体》常伟思的自我夸耀,让我想起了《2012》,或许我们才是主
- 悲伤落寞的心情语录 悲伤落寞的心情语录盘点
- 人们总想自己的人生拥有福气 有一种福气,来源于自律
- 冠军|委内瑞拉总统指责美国操纵环球小姐比赛,“他们抢走我们的冠军”
- 本文转自:曲靖日报程刚我们村子不大 六叔的菜园子
- 马克思说过一句话:“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什么程度。|如果你觉得对方值得深交,那切勿触碰对方“三禁区”
- 人到了晚年总会想起曾经的事情 人们都在说人要自律,但最高级的自律其实是经营自己
- 《非暴力沟通》里写道:“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实际上,生活里有城府的人,才是活得最通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