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世界》:亲人去世后,再“创造”一个他,你能接受吗?( 二 )


本文图片

就像嘉宾杨芸晴产生的质疑:如果真的有虚拟的我被制造出来 , 那么我存在的意义在哪儿呢?
的确 , 即便能够创造出另外一个你 , 那也是“复制体” , 根本不是真实的你 。
他做得再好 , 细节处理再完美 , 不会犯错 , 兢兢业业 , 按部就班 。
可是 , 太死板了 , 失去了灵动 , 失去了人的七情六欲 , 如同“行尸走肉” 。
这样的人存在 , 意义在哪里呢?
换句话说:
亲人已故 , 再多的缅怀 , 都是徒劳;亲人在的时候 , 多一些陪伴和关怀 , 比亲人去世后再多的追忆都有用 。
“科技创造出的虚拟形象” , 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个故事 。
一个铲屎官与他的宠物猫咪 。
铲屎官养的宠物猫在十几岁的时候去世了 , 他十分不舍;为了能够再次拥有同样的猫 , 他不惜花了几十万去“培育”一只相同的猫 。
包括猫咪的花色分布范围 , 品种 , 五官的细节等 , 都要求完美复刻 。
最终 , 猫咪虽然被复刻出来 , 可在他心中 , 依旧不甘心 。
这说明了什么?
即使科技将已故的人重新摆在你面前 , 也不会让你找到曾经的感觉 。
|《未来新世界》:亲人去世后,再“创造”一个他,你能接受吗?
本文图片

-02
科技与流水线上的工人们:创造与代替
网上有个话题:
为什么现在的工厂 , 越来越难见到年轻人的身影?
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科技的进步 , 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 , 降低了人力成本 , 取代了许多人的岗位 。
也就是说 , 在未来的时间里 , 随着科技的进步 ,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被投入到各行各业 。
比如:
打扫卫生的机器人 , 工厂流水线上面的机器人 , 甚至连同做家务 , 照顾孩子 , 全职保姆等机器人 , 都有可能出现 。
这也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和影响 。
从效率层面来分析:
机器人的出现 , 将大大节省工作的时间 , 减少成本 , 提高效率 。
而从人文与就业的角度分析:
机器人的大规模投入使用 , 也将让一部分没有“技术”的人 , 失去了竞争的能力和手段 。
这让我想到了网上的一个话题:
为什么科技发展那么快 , 还是没有机器人代替大街上的环卫工人?
下面有个答案 , 让我印象深刻:
“环卫工人 , 不仅仅是工人 , 也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 , 更代表着一种关怀与老而不朽的生命力 。 ”
|《未来新世界》:亲人去世后,再“创造”一个他,你能接受吗?
本文图片

从正向的角度来分析:
机器人的出现 , 将会淘汰掉一批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 , 让人转型到另一种形式的工作 。
而从情感的角度分析:
一部分人的工作被机器替代 , 会陷入短暂的生存困难阶段 。
有利也有弊 , 但长久来看 , 利总是大于弊端的 。
至少 , 某些流水线上的工作 , 机器人的精准度再搭配一些人力的配合 , 会大大提高效率 。
|《未来新世界》:亲人去世后,再“创造”一个他,你能接受吗?
本文图片

-03
科技的温暖与关怀:为残疾人士带来温度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 越来越为残疾人士提供更多的便利度 , 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
在其中一期节目中 , 就讲述了一个聋哑女生的故事 。
她从小就失去了听力 , 并且无法说话 。
而通过科技的手段 , 让她能够听到声音;也是科技的手段 , 让她不断尝试锻炼后 , 终于能够讲出一些话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