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言:“谋大事者 格局高的人,大多都有这些能够“自我成就”的习惯

曾国藩曾言:“谋大事者 , 首重格局 。 ”
那么 , 何谓“格局”?
曾听过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站在山脚往下看 , 处处都是垃圾;站在山顶往下看 , 美景尽收眼底 。 ”
格局 , 无非是由三个特性构成的——深刻性、全局性、远见性 。
有人身处低谷 , 不是埋怨社会 , 就是抱怨现状;
有人遇到麻烦 , 不是急于表达 , 就是发泄情绪 。
但还有人 , 懂得身处低谷反思自己 , 这才逐渐自我成就;懂得遇到麻烦要解决问题 , 这才能顺利翻身 。
一个人 , 是一直落魄 , 还是能最终扬眉吐气 , 与运气无关 , 只与格局有关 。
可以说 , 高度决定深度 , 格局成就结局 。
而一个人格局高不高 , 从习惯中就能看出来 , 因为格局高的人 , 大多都有这些能够“自我成就”的习惯 。
曾国藩曾言:“谋大事者 格局高的人,大多都有这些能够“自我成就”的习惯
文章图片
曾国藩曾言:“谋大事者 格局高的人,大多都有这些能够“自我成就”的习惯
文章图片
不“解释” , 能埋头做事
刷到过一个话题:为什么有些人爱解释?
在以为是怕被误解 , 或者无意伤害别人时 , 答主@三月却有不同的说法 。
他说:“爱解释的本质 , 是寻求认可 , 这是一个人自我价值感低以及目标不清晰的结果 。 于是越爱解释 , 生活越乱 。 ”
想起当初的村上春树 。
村上春树原本开了一家酒吧 , 生意还不错 , 和老婆的日子过得也有声有色 , 然而 , 他却逐渐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 , 想要成为一名作家 。
从有了想法开始 , 他便一边看书 , 一边写作 , 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 , 总觉得他是在异想天开 。
面对各种质疑和家人的不理解 , 他没有选择解释 , 而是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事 。
直到村上春树真的成功 , 那些质疑他的人 , 变成了支持他的人 , 他用能力证明了自己选择的方向如此正确 。
《教父》中 , 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真正要做的事 , 对神明都不要讲 。 ”
太多的人想要获得支持 , 想要快速获得成就感 , 于是很多事还没有做 , 先说出了口 , 一旦被误解 , 也着急解释 。
但格局越高的人越明白 , 生活是自己的 , 被误解时比起不断解释 , 不如埋头做事 。
曾国藩曾言:“谋大事者 格局高的人,大多都有这些能够“自我成就”的习惯
文章图片
曾国藩曾言:“谋大事者 格局高的人,大多都有这些能够“自我成就”的习惯
文章图片
敢“归零” , 能重新开始
日剧《半泽直树》中 , 有这样一个桥段 。
一个开器具厂的老板 , 因为资金周转不开 , 无奈选择向银行贷款 , 可在资质考察阶段却遇到了难题 。
银行负责人称 , 如果他不引进现代化机器 , 那么不会选择放款 。
听了这话 , 老板气愤地对负责人说:“我们所坚持的就是纯手工打造 , 若是就此放弃 , 还不如倒闭 。 ”
按一般的俗套剧情 , 银行负责人该被老板的坚持打动 , 但现实生活显然不会如此 。
银行负责人对他说:“没有意义的坚持 , 本就该付诸流水 。 ”
人们在做一件事时 , 总会觉得自己以往的投资是重要的 , 曾经的坚持是重要的 , 如若舍弃 , 太过可惜 。
但格局大的人往往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
格局越大的人 , 越清楚经历一些事时 , 最重要的不是曾经的投入 , 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所积攒的经验 。
他们能够随时对没有结果的事叫停 , 不会因为投入过 , 便选择一条错的路一直走下去 。
这种敢“归零”的心态 , 才能让一个人站在以往的经验上越走越远 。 毕竟 , 不是所有选择 , 都有成功的可能 , 只有及时放手 , 才是真正的睿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