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 , 婚姻与爱情无关 。
感情里 , 以为结婚 , 就是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 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错误认知 。
因为婚姻和爱情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
爱情是精神生活 , 只需要满足两个人的精神需求 , 亲密关系就能建立 。 可婚姻是现实生活 , 满足的是两个人的现实需求 。
正如作家李银河曾说:
“如果你很想结婚 , 那就不一定非要等到爱情不可 , 跟一个仅仅是肉体的朋友或者仅仅是精神上的朋友结婚也无不可 。 ”
婚姻要的 , 不是轰轰烈烈的爱 , 而是能把两个人的日子过下去的平淡 。
那个能和自己过日子的人 , 可能是一个性格上十分适合自己的人 , 也可能是一个物质条件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人 。
总而言之 , 成年人的婚姻 , 没有爱情 , 也不是不可以 , 因为婚姻里 , 远有比爱情更重要的内容 。
文章图片
01.
生活能否经营下去 , 是婚姻能维持的关键
17岁时的亦舒 , 与落魄画家蔡浩泉坠入爱情后 , 哪怕家里人反对 , 也毅然决然嫁给了蔡浩泉 , 可他们的婚姻却仅仅维持了不到三年 。
究其根本 , 原因只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爱 , 无法抵消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愁 。
亦舒家境不错 , 和蔡浩泉相恋时 , 处于有情饮水饱的阶段 , 和蔡浩泉结婚后 , 才体会到嫁给一个“穷”男人的苦 , 这样的苦让她打了退堂鼓 。
后来的亦舒 , 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
“结婚与恋爱毫无关系 , 人们老以为恋爱成熟后便自然而然的结婚 , 却不知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 人人可以结婚 。 ”
的确人人都可以结婚 , 但不是所有的婚姻 , 都能够幸福美满 , 因为不是所有的婚姻 , 都能把生活维持下去 。
文章图片
两个人生活的维持情况 , 可以说是婚姻能否继续前行的关键 。
生活不会太忙碌时 , 有闲时可以体会人生 , 才不至于觉得在一起是一种煎熬;不必为生活忧愁时 , 有闲钱可以享受生活 , 才不至于觉得在一起是一种负担 。
起码在生活能够维持下去的时候 , 彼此不必为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发愁 , 为了明天的温饱发愁 , 为了计划以后发愁 。
《我的前半生》中 , 贺函曾说:“结婚是为什么?不就是人生不易 , 要找一个队友 , 同舟共济吗?”
一个人在人世间行走时 , 必定会遇到一些让自己无力的事情 。
倘若有人作伴 , 自己的压力会被分担 , 自然会感到轻松一些 , 这也是需要找人结婚的意义所在 。
但这一切的基础 , 都是自己的压力会被分担 , 而不是会加重 , 所以生活能否维持下去 , 才显得至关重要 。
文章图片
02.
彼此是否有责任心 , 决定了婚姻牢固程度
婚姻最开始时 , 可能是两个人相爱时的你侬我侬 , 但婚姻到了最后 , 很多时候就是用责任感维系的一种社会关系 。
甚至对于婚姻而言 , 有没有责任感 , 要比有没有感情更重要 。
就像国学大师林语堂 , 和妻子结婚时 , 刚和前任分手不久 , 可以说对妻子毫无爱意 , 即使这样 , 他们的婚姻仍旧十分令人羡慕 。
会有这样的结果 , 是因为林语堂与妻子廖翠凤 , 都十分有责任感 , 真正在用心维持两个人的婚姻 。
刚结婚时 , 林语堂便烧掉了结婚证 , 因为他觉得 , 结婚证只有离婚的时候才用得到 , 而自己没想过要和对方离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成年人对婚姻的焦虑 真正的婚姻,本身就是爱情和亲情的共同体
- 成年人的感情 那些能够在爱情里保持理智的人,最“可怕”
- 成年人的厌烦 真正耽误事的,不是遇到了讨厌的人,而是用错了处理的方式
- 对于婚姻来说 真正的“门当户对”往往表现在这些方面
- 28岁未成年剧情介绍 28岁未成年剧情简介
-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里 无论是哪一种,一个不懂节制的女生,大多不适合过日子
- 你能接受被伴侣背叛吗?倘若仍旧年少 “背叛”这件事从道德层面来说,是无法被原谅的
- 成年人的体面 成年人的体面,大多是钱给的
- 成年人的焦虑 越活越值钱的人,往往是这三种能力所成就的
- 成年人的爱 特别独立的女孩子,总能得到男生的“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