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 二 )


听了父亲的话,儿子暖心安慰道:
“没钱不碍事,家还是要回的 。”
过年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
文章图片
一句“没挣到钱”照出了成年人的狼狈,一句“丢不起人”更刺中了心里的隐痛 。
不知从何时起,春节成了功能齐全的“碎钞机”,更是暗流涌动的“攀比秀”:
“房子多大?”“收入多少?”“车什么牌子?”“孩子成绩如何……”
看似拉家常,却处处暗含玄机,在微妙的你来我往中比高低 。
其实想比,是本能;但会比,才是本事凸显人的能力 。
人过四十,终究得明白:攀比赢来的面子是虚的,经营好自己的里子才是实打实的 。
正如亦舒说的:
“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 。”
有钱没钱,把日子过踏实,才是成年人的底色 。
有面没面,把心安顿好,就是人生最大的圆满 。
过年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
文章图片
过年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
文章图片
五十岁,害怕年后的离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人在二十出头时特潇洒,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一旦过了五十,却成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过年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无限的冷清和孤寂,在别离那一刻,一齐涌上心头 。
纪录片《春节》中,50多岁的翟玉和感慨万千地说:
“过年就像坐过山车,起初笑得欢颜,最后哭得心伤 。”
他家四代同堂,每年春节60多口人齐聚一堂,过一个热闹非凡的团圆年 。
除夕晚宴后花样百出的家族联欢,跳舞,跆拳道,唱歌,弹吉它,扭秧歌,三句半……让人捧腹大笑 。
然而,相聚太匆匆,离愁更悠悠 。
狂欢过后,声声再见响起,他们又奔赴天南海北,天各一方 。
每到这时,翟玉和总是比别人更多了一份黯然忧伤 。
年过半百的他不仅要一步三回头地话别年迈的父亲,还要强颜欢笑地送别在异地工作的孩子 。
回头是父亲佝偻弯曲的寂寞身影,远眺是儿子渐行渐远的矫健背影 。
他则像一座桥,连接着乡愁的这头和那头 。
“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 。”
原来,50岁以后过年,怕的不是年岁的折腾,而是离别时的难舍难分;
是短暂相聚之后的冷冷清清,更是归期未有期的漫长等待 。
所谓五十而知天命,便是懂得时间的无情和相聚的珍贵 。
趁时光未老,努力去爱逐渐长大的孩子 。
趁一切还来得及,好好陪伴年迈的父母 。
过年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
文章图片
过年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
文章图片
六十岁,害怕老之将至
有人说,60岁是一扇门,人生分成两个阶段 。
此前的日子,忙碌和工作是生活的主旋律 。
到了耳顺之年,健康和时间成了最紧要的话题 。
脸上的沟壑,头上的白发,还有不断模糊的视力,无不提醒着岁月刻画的痕迹 。
更让人心酸的,是日渐凋零的旧交故友,成了心中最难言的悲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