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 , 播诵散文《长兄如父 , 伴我军旅》 , 为您讲述北京卫戍区某部中校军官谢泽东与大哥的亲情故事 , 感受一对军人兄弟的真挚情谊与投身国防事业的家国情怀 。 作者:谢泽东;播音:笑睿;编辑:郝志宏、笑睿 。
大哥是一名复转军人 , 现在在安徽六安老家的民政局工作 。
对大别山区的农村孩子来说 , 当兵是改变命运的很好出路 。 1989年 , 大哥报名参军入伍 , 到部队后 , 他刻苦训练 , 各项成绩优异 。 下连不久 , 又因为在一次重要行动中表现突出 , 大哥在任务结束后被提升为班长 。
大哥是个有志向的人 , 为了长期留在部队为国防事业多作贡献 , 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 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补习文化 , 终于考上了军校 。 毕业后 , 大哥分回原部队当排长 , 后来又调入团机关 , 先后担任后勤助理员和股长等职务 。 每一个岗位 , 大哥都全身心投入 , 兢兢业业、认真负责 , 多次立功受奖 。
大哥当兵走后 , 他的来信是父母的精神支柱 , 也是我的精神食粮 。 信中 , 大哥总是报喜不报忧 , 讲他的进步与好事 , 讲部队里一些团结友爱的故事 , 还给年幼的我讲做人做事的道理 。
那些年 , 大哥探亲回家 , 是全家人最高兴的事 。 大哥第一次探亲那时 , 我刚懵懂记事 。 那天一早 , 母亲站在家门口 , 一直张望着门前蜿蜒的小路 。 当见到朝思暮想的儿子穿着军装出现在家门口时 , 母亲急切地迎上去拥抱大哥 , 幸福地笑着 , 眼里噙满了泪水 。
一身绿军装 , 挺拔的身躯 , 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 , 这是年少的我对大哥最深刻的印象 。 从此 , 我幼小心灵产生了对军人的尊崇感 , 有了从军梦 。 有一次 , 我趁大哥睡觉 , 还偷偷把他的军装穿在身上 , 模仿着他走路的样子 , 感觉很自豪 。
大我十几岁的大哥 , 一直像父辈一样呵护我 。 我们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 家里人多 , 当时靠几亩稻田勉强支撑生计 。 大哥参军后 , 我从上小学到高中的学费 , 每学期从几十元到几百元 , 他都会在开学前提前寄回 , 从未间断 。
那时 , 他的津贴和工资并不高 , 每月只有十几块钱 , 当干部工资最多时每月也就几百元 。 后来我才知道 , 大哥那些年为了省钱接济家里 , 一管牙膏挤了又挤才舍得换 , 新兵时每月8块钱的津贴 , 买完必备生活用品外 , 全都寄回家;当干部后 , 一双旧皮鞋穿了很多年 。
2000年 , 18岁的我实现梦想 , 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 后来也考上了军校 , 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卫戍区的部队工作 。 在部队 , 我把大哥当作我的榜样 , 不仅像他那样踏踏实实工作 , 还养成了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 一件87式军棉袄陪伴了我十多年 , 部队发的鞋我都穿到不能再穿为止 。
 
本文图片 
作者(左一)上军校时与大哥的合影
我参军走后 , 父母逐渐年迈 , 身边无人照料 。 4年后 , 为了照顾父母 , 当兵16年的大哥离开了他深爱的部队 , 转业回到老家六安市 。 母亲常年操持家务 , 繁重农活导致身体虚弱 , 年轻时头部又受过重伤 , 经常头晕头痛 , 还长期受贫血症的困扰 。 在部队时 , 大哥就想尽办法给母亲治病 , 经常给家里寄钱寄药 。 转业那年 , 他用转业费交了首付 , 贷款买了一套房 , 把父母接进城 , 让父母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农活 。
大哥转业后 , 先后在建设局、商务局、招商局等多个单位任职 。 无论在哪个单位 , 他都一如既往 , 勤奋敬业 , 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干得很出色 。 不管身份如何变化 , 他始终保持知恩感恩的品格 。 亲戚朋友谁家遇到困难 , 他能帮则帮 , 从不嫌贫爱富 , 更不图回报 。 大哥对我说:“我们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苦孩子 , 不能忘本 , 帮助我们的人永远不能忘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第三者|【花花乡土文学】2022年第18期【人间万象】王惠《第三者》
-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农民想要得到土地 兄弟成仇,相煎何太急?
- 青桃|00后文学|桃花泪(随笔)
- 文学一等奖:家 有 母 亲 !
- 军旅剧|《王牌部队》结局意犹未尽?别慌,4部重磅军旅剧待播,全是大剧
- 木心|文学能帮助到你什么?
- 2021年的互联网“文坛” “凡尔赛文学”privilege文学你斗知道吗?我是开眼界了
- 张行方系列文学作品欣赏之——放心不下
- 前言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曾写过一首诗《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 为抚养弃婴,她放弃个人终生幸福
- |文学评论|温暖的底色,时代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