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深耕,越快乐

越深耕,越快乐
文章图片
文字|「誰最中國」
父亲在山脚种了一块地 , 不大 。
四季轮换着种一点应时的蔬菜 , 供一家人吃足够 。 偶尔上菜市场 , 也是买鱼、肉、豆腐之类 。 因着这三分地 , 父亲几乎每天早晚去地头 , 早上五六点、傍晚五六点 , 每次一个小时 。 不是浇水翻地 , 就是除草除虫 。 只要不出远门 , 这行程就日日不辍 。
有一次我问他 , 就这么点地 , 真的需要一天天早早晚晚地去照顾吗?父亲答我 , 倒也不是一天不去就没得收 , 但既然种了 , 哪能说放就放 。 种地和别的事一样 , 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种好的 。
越深耕,越快乐
文章图片
图|ZHENGFANYANG
是啊 , 而或许我们的生活 , 就如同一亩亩的田地 , 没有什么是随随便便就可收获的 。
它可以是一个习惯、一个爱好 , 或者一份事业、一份情谊 , 一亩一亩合在一起便是我们的生活、乃至人生 。 而这片田地 , 与父亲种出蔬菜瓜果的田地并无不同:长久荒废、土地就会失去活力 , 需要反复耕种才能慢慢复原;埋下种子之后 , 也要日日观照 , 可能会生虫、可能会被杂草抢去养分、旱季需要运水浇灌、雨水太多也要想办法疏通……唯足够投入 , 方有好的收成 。
你在耕耘什么 , 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快乐 。
越深耕,越快乐
文章图片
越深耕,越快乐
文章图片
古代文人有“惟砚作田”的说法 , 意思是 , 文人无田地 , 视笔墨为生 , 于是把磨墨的砚台当作田地 。 若要在砚田有所收获 , 就需要日日耕耘 , 实在太过形象 。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曾有砚铭:“惟砚作田 , 咸歌乐岁 , 墨稼有秋 , 笔耕无税 。 ”
齐白石亦有一枚印章 , 刻以“砚田老农”四字 。 晚年他还曾写下“铁栅三间屋 , 笔如农器忙 , 砚田牛未歇 , 落日照东厢” 。 前以老农自居 , 后直接将自己比作“砚田牛” , 只不过他所勤勤恳恳、俯下身耕耘的 , 不是农田 , 而是笔墨上的功夫 。
但不论是前者 , 或是后者 , 都需要如老牛一般耕耘的精神 。
越深耕,越快乐
文章图片
照片|白石老人
据说 , 白石老人即便人到晚年 , 依旧日日作画、从未间断 。 “从早晨到夜晚 , 不是默坐构思 , 就是伏案挥毫 。 ”在他的一生当中 , 只有遭遇几次大病、以及父母之丧时 , 才会停笔几日 。
在他看来 , “三日不作画 , 笔无狂态” , 意思就是 , 画画一事重在日日耕耘 , 就像农夫耕耘田地 , 只有勤奋坚持 , 才能有所收获、有所领会 。 而若是闲上三日不作 , 笔上皆可? 。
所以平日 , 如果只是因为心绪不宁而导致的停笔 , 他于事后也都要找机会补上 。 如 , 他曾在某幅画上题写 , “昨日大风 , 未曾作画 , 今日作此补足之 , 不叫一日闲过也” , 由可见之 。
越深耕,越快乐
文章图片
许多被世人广泛熟识的所谓大师级人物 , 在其领域的成就 , 大多也都基于如白石老人般 , 终其一生、日日耕耘的经历 。
比方 , 我所倾慕的西方陶艺大师LucieRie , 亦是如此 。 她在拉坯机前坐了将近70年 , 直到88岁突发中? , 才停止创作 。 她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作为人生信条 , 甚至对“退休”嗤之以鼻 。
或许 , 对于他们来讲 , 所谓热爱 , 并不需要讲出什么深奥的道理 , 只不过就是俯下身、去深耕自己的那亩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