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陌生人的1000封信

写给陌生人的1000封信
写给陌生人的1000封信
文章图片
图/视觉中国
白冬梅完成了一个心愿 。 在秋天结束前 , 她寄出了第1000封信 。 距她手写第一封信 , 已经过去八个月 。 信封上写着的收件人 , 她并不认识 , 但发件人都是同一个名字——“白大侠” 。 那是她大学时得来的绰号 , 因为她性格风风火火 , “有点儿男孩子气” 。
后来 , 这一名号被她用作社交媒体上的昵称 。 在那上面 , 她分享过自己的画作 , 也发过读书心得 , 无论内容如何用心 , 反响总是一致——点赞寥寥 , 评论近乎没有 。 直到今年3月 , 她从相簿里无意间选了一张手写信的图片发出去 , 情况变得不一样了 。
信是她在2015年写的 , 没有通信对象 , 也没什么主题 。 她只记得 , 写信的时候 , 是黄昏 , “看到落日 , 人总是有点儿情绪化” 。 在那不久前 , 她被公司开除 , 闺密刚刚从她们的合租房搬走 。 她感到茫然 , 想说些什么 , 于是动笔写下了那一切 。
原本用作画画的平板电脑里 , 开始跳出私信 , 接连不断 。 私信内容大抵相同:“给我也写一封这样的信吧 。 ”白冬梅一下子回想起学生时代 , 那时她最羡慕的事情之一 , 就是有个笔友 。 她没犹豫 , 用最快的时间做了决定——她想要和那些陌生人通信 。
“这个时代 , 寄信的人像异类”
给她发私信的第一个人是个男生 , 来自杭州 , 今年26岁 。 他写了很长一段请求 , 其中还简述了自己的境遇 。 他说 , 工作了几年 , 一事无成 , 时常感到迷茫 。 白冬梅觉得两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 , 或许她可以宽慰他 。
她出门买信纸 , 走了两个多小时 , 才在一个破落商场的犄角旮旯找到一家文具店 。 她买了几沓纸、20个信封 。 回到家 , 白冬梅就开始写 。 一些回忆也随之涌来 , 她把它们如实写进了信里 。
过去的6年里 , 她换过多份工作——卖过房子、当过服务员 , 钱没攒下 , 对工作内容也不满意 。 尤其是2012年 , 她受了很大打击 。 当时她在一家夫妻共同经营的公司工作 , 月薪2000多元 , 活不算累 , 工作之余 , 还能和同事闲聊天 。 那年春节 , 老板娘把老板手下的员工都开除了 。 让白冬梅离职的原因更是莫名其妙——因为她上班时 , 没对老板娘保持微笑 。
被辞退后 , 白冬梅闷在家里 , 无事可做 。 在邻居的推荐下 , 她买了许多书 , 三毛、张爱玲的 , 还有些人物传记 。 看的过程中 , 她意识到 , “自己仍然有改变当前生活的可能 , 也还可以去追求理想” 。 她给收件人推荐了《百岁人生》 , 她说:“当时这书对我很有帮助 , 希望你也能通过它 , 收获些什么 。 ”
写完信 , 白冬梅没着急往外寄 , 她想攒够一批 , 再去邮局一块寄出 。 很快 , 她写完了100封 。 她拎着包裹 , 去了北京亦庄的邮政局 。 她和业务员说:“我想寄信 。 ”对方有些错愕地说:“你搁柜台上吧 。 ”
写给陌生人的1000封信
文章图片
在秋天结束前 , 白冬梅给陌生人寄出了1000封信 。 /来源:被访者
白冬梅知道 , “这个时代 , 写信的人确实有点儿像异类” 。 但她还是打开了包 , 随即抖落出100封信 。 工作人员已然不再熟悉这项业务 , 录入邮编、地址、姓名 , 5封信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 白冬梅想:估计对方正骂我呢 。 也确实如她所想 , 等她第二次来寄信时 , 临走收到了业务员的一句话:“下次你可别拿过来了 。 ”
门口的保安态度倒是不错 , 看她来的次数多了 , 与她攀谈起来 。 保安问:“你这是单位的工作吗?”她回答说:“不是 , 全凭兴趣爱好 。 ”保安撇撇嘴 , 接着说:“那你一定很有钱 。 ”白冬梅说:“我是闲的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