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你成不了谷爱凌,但却能够拥有她那样的内核特质

1620 , 大跳台上的“终极大招” , 是谷爱凌从未挑战过的难度 。
在她身上 , 我看到了对“内核人生”的最好阐释 。
什么是“内核人生”?
这是我在3年前创造的一个概念 , 它是从我的亲身经历、大量咨询案例以及深度思考中得到的发现:大多数人的人生之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痛苦、烦恼、纠结 ,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过得太不“内核” 。
而“内核人生”代表的是:以内在驱动、自我比较、内在参考为主的人生模式 。
因此 , 活出这种人生的人就有三个内核特质:
1、以内在驱动为主
2、以自我比较为主
3、以内在参考为主
01
特点一:以内在驱动为主
按照驱动方式的不同 , 我们可以把人分为两类:被外在动机驱动的人和被内在动机驱动的人 。
什么是外在动机驱动?
它说的是:你的行为是被名利、奖惩等所驱动的 , 比如 , 升到更高的职位、开上更好的车子、被老师家长赞美等 。
而内在动机驱动说的则是:你的行为是被你的好奇心、兴趣、热情、价值观、人生使命、信仰等所驱动的 。
大部分人 , 在一生中的各种选择都是被“外在动机”而非“内在动机”驱动的 。
所以 , 大部分人在做人生选择时考虑的都是:这个选择能给我带来更多财富吗?它能给我带来更大的房子吗?它能给我带来更多人羡慕的眼光吗?
然而 , 他们却忽略了非常关键的一点 , 那就是:每个人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 就像是拔河绳子的两端 , 总量不变 , 所以当一边用力过多时 , 另一边就自然会被带过去 。
所以 , 当一个人总是在被外在动机驱动 , 那他就自然无法追随自己的内在动机 , 从而失去了成为自己的机会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谷爱凌是幸运的 , 因为在她小的时候 , 就选择了以内在动机驱动的人生模式 。
对她来说 , 学滑雪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 爱上滑雪也是 。
母亲谷燕是专业滑雪教练 , 在谷爱凌只有3岁时便将她带进了雪场 。
她8岁正式加入滑雪队后 , 从旧金山到太浩湖 , 要开车4小时 , 这样的路谷爱凌和妈妈每周都要来回 , 至今10年 , 所以她非常感恩妈妈 。
结果妈妈却说:“我开车去是因为我喜欢滑雪 , 不是为了你 。 要是我不喜欢 , 你滑得再好也甭滑了!”
这段话让我非常感慨 , 如果说谷爱凌今天的成绩与她自身对滑雪的热爱息息相关 , 那么她对“热爱”本身的重视与享受 , 则与她母亲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 。
她说:
“我想当一名职业的滑雪选手 , 但前提是它能给我带来快乐 。 现在滑雪能给我带来很多快乐 , 但如果我长大后 , 滑雪不再能够让我快乐 , 我就不会去做职业选手 。 ”
“我不是为了奥运会而滑雪 , 也不是为了上斯坦福而学习 , 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对它们热爱 。 因为我喜欢做 , 所以就顺便开始比赛 , 顺便开始赢 , 那就让我更喜欢它 。 ”
正是因为这种热爱 , 她极其自律 , 她的一位教练彼得说 , 她总是第一个参加训练 , 最后一个离开 。 她参加很多赛事 , 回家还要跑步和训练 , 这很少见 。
这样的热爱与自律努力 , 结合在一起 , 方能成就今日的她 。
当一个人能够持续追随自己的好奇、热情、天赋等内在驱动 , 就会获得人世间最为宝贵的东西 - 过程带来的巨大愉悦和满足 。
而最后 , 往往也会有丰厚的结果在等着他们 , 给他们以甜美的报偿 。
为什么?
因为内在动机是比外在动机要强大N倍的动力 , 这种动力会催生人的潜力 , 从而迸发出最大最高的能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