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代际的贫穷已开始轮回:一个女博士眼中的乡村图景

温馨提示
获得更多请关注 , 喜欢本文可分享 。
嫂子|代际的贫穷已开始轮回:一个女博士眼中的乡村图景
本文图片

转自:北大清华讲座、《十月》杂志
作者:黄灯(女 , 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副主任 , 博士学位)
嫂子|代际的贫穷已开始轮回:一个女博士眼中的乡村图景
本文图片

尽管对于底层的书写 , 我一直心生警惕 , 但刻骨铭心的感受 , 还是让我担心这个世界的声音将变得无比悦耳 , 当像哥哥这种家庭的孩子、孙子再也不可能获得任何发声机会 , 关于这个家庭的叙述自然也无法进入公共视野 , 那么 , 关于他们卑微的悲伤 , 既失去了在场者经验的见证性 , 从而也永远丧失了历史化的可能 。
而我今天所写下的一切 , 不过以一个亲历者的见闻 , 以一个农民儿媳的身份 , 记载我与他们之间偶遇的亲人缘分 。
嫂子|代际的贫穷已开始轮回:一个女博士眼中的乡村图景
本文图片

2006年新年 , 全家福
01
现实所有的触角都伸向了这个家庭
写不写这些文字 , 纠结了很久 。 哥哥、嫂子及其家人的日常生存进入我的视线 , 是在结婚以后 。 这么多年 , 日子对他们而言是严酷、结实的生存 , 是无法逃避的命运和选择 , 我作为一个介入者 , 总认为文字是对其生存的冒犯 。 但正因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介入者 , 并已内化为家庭中的一员 , 我再怎么冷静 , 也无法还原到一种完全旁观的心态 。
多年来 , 我们共同面对、处理、甚至正遭遇很多家庭琐事 , 这些真实的处境 , 和知识界、学术界谈论的农村养老、留守儿童、农村教育、医疗、农民的前景有密切关联 。 本文中 , 我愿意以一个亲历者的角色 , 尽量回复到对事件的描述 , 以梳理内心的困惑 , 提供个案的呈现 , 并探讨回馈乡村的可能 。
我丈夫家在湖北孝感孝昌县的一个村子 。 2005年第一次过年回到他家 , 印象最深的就是嫂子 。 嫂子个子矮小 , 皮肤黝黑 , 长相粗陋 。 我暗自问当时的男友 , “哥哥尽管算不上特别帅气 , 但为何找了这么难看的嫂子?”后来才发现 , 这种问题多么粗鲁无礼 , 对一个农村的贫苦家庭而言(更何况哥哥还有家族遗传病 , 后来才得知 , 父亲、二姐都因此早逝) , 能够找到一个适龄的女子组建家庭 , 已是万幸 。
事实上 , 美貌和帅气在农村的婚配关系中 , 其权重远远不能和经济条件、家庭地位相比 。 嫂子的家境也不好 , 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 , 我认识她十年来 , 发现她几乎很少回娘家 , 也很少谈起家里的事 。 嫂子性格开朗 , 简单没有心机 , 和我一见如故 , 她也只比我大几岁 , 因此 , 第一次去给村里老人拜年时 , 很自然 , 我们竟然手拉着手 。
当时 , 婆婆身体还不错 , 大约75岁 , 小侄子14岁 , 小侄女12岁 。 那几年 , 哥哥嫂子一直跟着四姐、四姐夫在北京工地打工 , 四姐夫是一个包工头 , 从老家找了很多青壮年劳动力 , 乡里乡亲 , 干活让人放心 , 自然 , 乡里乡亲也能通过姐夫顺利拿到工钱 , 互相之间都很信任 。
后来才得知 , 四姐夫当时赚了不少钱 , 他甚至在九十年代末期 , 就很有先见之明地在孝感市内买了土地 , 盖起了四层高的楼房 。 现在回忆起来 , 这几年竟然是全家最为安静、平和的日子 , 丈夫当时还在念书 , 无法像以前那样给与家里更多经济支持 , 婆婆因为身体尚可 , 主动承担了照顾侄子、侄女的重担 , 快八十高龄 , 依然喂鸡做饭 ,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