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沈阳晚报往里走 修己安人2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往里走 修己安人2】往里走 , 安顿自己13
修己安人2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往里走 修己安人2
文章图片
许倬云/著冯俊文/执笔
北京日报出版社
读客文化/出品
明日看点:温暖的圈子
从楼上走来一个不方便的人 , 在他下楼梯的时候伸一把手 , 援助他一下 , 跟他讲“小心前面脚步”——真的 , 这就是第一步 , 为人家着想 。 日常生活里能做到这一点 , 你就能让周围人的心安了 , 这就叫“安人”了 。
更进一步呢?安人 , 除了安周围的人之外 , 还要安与你处于同社会圈、同文化圈里面的人 。 这个工作就比较困难 , 但是有能力的人也应该尽力而为之 。 没有能力的人 , 当然可以审量自己的能力 , 能做多少是多少 。 不能做烂好人 , 不能帮倒忙 , 帮忙要帮得恰到好处 , 安慰人要安慰得恰到好处 。 比如一位老先生 , 明明坐在那儿挺好的 , 你说我给你挪个位置 , 这是给他添麻烦——你说我扶你起来 , 他说我不要起来 。 这种事靠你自己审量行事 。 更大的安人是安大众 , 也就是最后一步安民、安百姓 。 这里所说的“百姓” , 不是《百家姓》的“百姓” , 而是多数的、全人类的各种族群 。 有大能力的人 , 可以做一做事情以安百姓 , 我们这些人没办法做安百姓之事 , 就让人家去做 。 我们能够安周围的人 , 安伸手能碰到的人 , 安对面说话的人 , 这就是安人了 。
但作为普通人 , 究竟怎样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安人?在你的本行工作里 , 做好一桩事 , 这就是安人了 。 比如我自己做本行工作 , 一方面要在研究工作里从已知求未知 , 另外一方面要承上启下 , 将我学来的东西教给下一代人 , 引他们进入 , 而不是塞给他们 。 能把这些工作做好 , 我们其实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 我想 ,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愿望 , 但是有时候情况不一定如你所愿 。 那么这时候我能尽其所安 , 尽心之所安 , 我就做到了我的力量之所在 。
不必说我有大志、有大愿 , 但因为没机会 , 就心怀怨恨 。 不必的 , 碰到机会就去做 , 这样就够了 。 像苏东坡一辈子很不幸 , 一辈子被压迫、被打压 。 但是所在之地 , 没有他不做的事情 。 被贬到哪儿 , 他就静下来做点事 。 被贬到定州 , 他就组个团队来帮着编民兵;被贬到徐州 , 他就帮当地人治水 , 使水患变得不那么严重;被贬到收瓷器的地方 , 他就帮他们研究怎么收最好的瓷器 。 到最后不得已了 , 被贬到海南岛——你别认为他只是在那儿“日啖荔枝三百颗” , 那种吃法准会生病 。 他在那里教当地的儿童语文 , 尽他之心 , 尽他之力 。 他在赤壁旁边的江上写《赤壁赋》 , 豁达大度 , 但是并不因为豁达大度 , 看出来这一切不值得重视 , 就不做了;而是能尽心做的事 , 就尽心去做 。 这是苏东坡之所以为苏东坡也 。
我们看他的文章 , 读他的诗 , 被他感动 , 不是因为他的功绩 , 不是因为他的成绩 , 而是因为他的人品佩服他 。 所以 , 他这种无形之中感召的力量 , 是安人之心 , 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