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高圆圆 90后:三十而立?真的太难了】在中国文化里,30岁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个年龄应该成家立业,向内能挑起家庭的重担,有所担当;向外,有自己的事业,有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 。
人们热衷于推崇一种年龄刻板印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人生到了这些阶段即应该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如果没有,就是失败 。
突然就慌了,觉得一切都来不及了 。
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压力正来自于从古至今的“年龄偏见”,我们不能想象在特定的年纪还无法达到该年龄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怎么面对社会和父母带给我们的压力 。
文章图片
挪威学者拉尔森和索勒姆曾提过一个概念叫做“年龄歧视”,是基于年龄认知,而对老年人形成的刻板印象、偏见和区别对待 。
年轻人也并不是年龄歧视的绝缘体 。比如,30岁以上的单身女人就被恶意冠以剩女的名号 。
为什么三十岁在古代人眼中是如此重要的时间节点?
主要是因为古代人均寿命短,医学受限,生命周期都被压缩加速 。以明朝一组数据作为参考,男性平均年龄在54.4岁,30岁生命过多半,此时不立则晚矣 。
但现在,人的寿命延长,世界知识爆炸,学习成本降低但学习维度无限扩张,职场竞争激烈,时间完全不够用了 。
快到三十岁,大家仍旧保持 “二十而蹲”的姿势,将立未立 。
对年龄的歧视,还有另一种表现方式:三段式人生 。
三段式人生,将人生分为上学、工作、养老阶段,这是过去几十年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 。
但在长寿时代,这种三段式人生不再适用 。
我们工作积累的财富,很难支撑长达二三十年的养老阶段 。
所以说,年近三十,立不立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纠正社会年龄歧视,人生不能被分割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界限 。
文章图片
纠正年龄歧视,不是说改变原有的年龄刻板印象,坚持某个确定的时间节点就应该做某事,而是克服年龄带来的焦虑,不然你不会为“三十未立”着急也会为“四十还惑”失落 。
最近在看《我就是演员》,有一期表演的是《北京爱情故事》,其中一个演员房子斌,因为表演失利,没有过关 。
临下场的时候,对着章子怡、吴秀波、徐峥等评委说:“都说四十不惑,其实到了四十岁,惑得一塌糊涂 。”
文章图片
对于演员来说,40岁如果还没有出名,那他出名的机会真的是微乎其微了 。
除非,遇到一个大火的剧,并在其中饰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一夜成名 。
这种机会千载难逢,更大的可能是永远在一部部名不转经传的电视剧里作为配角出现 。
大多数的人生,就如不出名的演员一样,永远没有主角光环,没办法一路打怪升级成为大boss 。
平庸,才是活着的最终宿命 。
前段时间,高圆圆参加了一档节目《我,39》,节目中,高圆圆评价自己:平庸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陈国军|著名导演陈国军:与刘晓庆离婚后,52岁再做父亲,大儿子是导演
- 曾经听一位同学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即便我微若尘埃 离婚后,你听到过哪些心碎的声音?
- 后来 爱过你,就不曾后悔了
- 我们要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以及人心的善良 离婚后,再一次被爱情伤害
- 美议员称“美国第一,中国最后”,中国记者犀利回应,绝了!
- 刚刚传来!60-79岁的退休人,春节后请留意这9个新情况!
- 黄奕|离婚后惨遭前夫诋毁“偷腥”,7年无戏可拍后,如今44岁却完美逆袭
- 一段感情就是一段标注着人生意义的风景 有钱之后就忽略了我,还在外面找了女人
- 男友|男人要知道,当一个女人心寒之后,会在三件事上保持沉默
- 在不少过来人的印象中 离婚后,你的爱情观有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