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嗑CP开心,看别人秀恩爱却不爽?
在某个半夜 , 我被朋友发的微信震醒 , 拿起手机一看锁屏界面的最新消息 , 上面写着:
“你也应该谈个恋爱 , 感受一下恋爱的快乐 。 ”
我还挺开心的 , 以为这人终于良心发现要给我介绍对象了 , 结果等我一打开微信往上一拉 , 发现这人刚脱单 , 给我发了一堆自己和对象的合照 , 还感慨了一大堆有的没的 。
行吧 , 我当没看见把手机往床头一甩 , 结果退一步越想越气 , 那天到三点都没睡着 。
文章图片
秀恩爱 , 真不会分得快
显然 , 我这是被秀恩爱了 , 虽然朋友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秀” , 而只是出于一种情不自禁的表达欲 , 想要分享一下恋爱的喜悦 , 但我实在忍不住在心里骂“秀恩爱 , 分得快” 。
秀恩爱在英文中的对应概念是PublicDisplayofAffection , 直译是当众亲热 , 指的是个人在其他人面前展现和情侣感情的现象 , 时常伴有亲密动作 , 比如在公共场合亲昵对话 , 搂搂抱抱乃至接吻等 。
不那么直接的 , 但拐着弯表明两人关系很好的行为 , 也是花式秀恩爱的一种 , 就像父母们嘴上互相吐槽和抱怨对方 , 但不经意间又照着对方的喜好准备日常用具 , 这种默契也能让旁人感觉被秀到了 。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 , 又出现了社交网络秀恩爱 , 比如在朋友圈发两人出去玩的牵手照 , 将头像更换为合照或情侣头像等 , 有研究者总结了社交网络秀恩爱的多种形式:
文章图片
多种秀恩爱[1]
无论哪种秀恩爱 , 对被秀的人来说 , 心情往往不会太好 。 烦人、低落、嫉妒、心酸等感情往往混杂在一起 , 这种广泛的情绪反应使“秀恩爱 , 分得快”成了隐秘的共识与小小的诅咒 。
可会让大家失望的是 , “秀恩爱 , 分得快”更像是旁观者的一厢情愿 。 几乎没有统计证据支持秀恩爱真的会分得快 , 甚至一些研究会告诉你秀恩爱会让关系更牢固 。
一项研究发现 , 脸书上把头像换成双方合照人的关系满意度更高、与伴侣更亲密 , 追踪研究则显示 , 在人们对他们关系感到更满意的日子里 , 更有可能在脸书上分享与关系有关的信息[2] 。
文章图片
这不还是秀恩爱么魂淡|giphy
另一项针对212位美国大学生的研究则表明 , 在脸书上的秀恩爱信息会通过增加双方对关系的承诺感 , 进而增加了两个人六个月后仍然在一起的可能性[3] , 这些秀恩爱信息包括将主页的情感状态标记为“恋爱中”、在对方的主页上留言互动、发两人合照等 。
如果对方真的燕莺成对 , 琴瑟相调 , 过得挺好的话 , 我们理应为对方感到高兴 , 但为什么人们却普遍对秀恩爱这么反感呢?
要思考秀恩爱为什么那么烦 , 咱们可以先从那些不烦的秀恩爱开始说起 。
承诺大于炫耀的秀恩爱不招人烦
那些放出自己结婚证、婚礼照、纪念日礼物等朋友圈的人 , 反感的人其实不会那么多 , 大家会很乐意给他们点赞 , 在评论区发送一大堆“祝福”、“恭喜”、“太甜了”的评论 。
而当一个人秀恩爱的频率过高 , 秀出来的内容恋爱滤镜太重的时候 , 大家可能会嫌弃到默默屏蔽对方 , 这类秀恩爱的极端就是娇妻文学 。
文章图片
二者的区别在于朋友圈中展示出来的爱究竟是一种健康的、充实的爱 , 还是一种痴迷的、只是为了炫耀的爱 。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完美的爱是由激情、亲密与承诺三部分组成的 , 当一个人发伴侣合照、发纪念日的小作文时 , 其实就是做出了一种公开的承诺 , 这种承诺会让伴侣安心 , 观众也会有情感上的共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蚕换了桑叶为什么死了
- 路上有好多蜈蚣是为什么 路上有好多蜈蚣的原因
- 雨水节气会下雨吗 春雨为什么贵如油
- 日本文字为什么有汉字 为什么日本的文字里面会有中文
- |为什么总会想着前任?因为大脑还没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 自来水沉淀了放多久就不益喝为什么 自来水沉淀多久不能喝为啥不能喝
- 男人陪老婆回她娘家 为什么很多女婿都“惧怕”丈人?有这两个原因,你都知道吗?
- 婚姻对于每一对夫妻而言 为什么有些女人,在婚姻中比别人活得更累呢?
- 酒后为什么会出现短暂失忆 有些人酒后会现短暂失忆现象是为啥
- 老虎为什么不吃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