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 亲戚关系淡化的原因有哪些?( 二 )

曾几何时 亲戚关系淡化的原因有哪些?
文章图片
黑龙江哈尔滨市道里区一餐厅内 , 人们聚餐庆祝佳节 。
2.亲情淡化何以发生
过去“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亲戚 , 怎么就不亲了?对于女儿与亲戚们的疏离 , 赵瑾的父母虽有心理准备——毕竟古话讲“一代亲 , 二代表 , 三代四代不走了” , 原本这些亲戚关系就是基于父辈甚至祖父辈的血缘关系而建立的 , 关系逐代淡化实属必然 , 但仍难以接受 。
50后、60后多出生于多子女家庭 , 小时候家庭条件普遍困难 , 要跨过生活中的沟沟坎坎 , 离不开亲戚们的“搭把手” 。 在大半生里 , 兄弟姐妹间彼此依靠 , 亲缘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珍贵 。
杭苏红说 , 亲属关系是中国社会中相当重要的关系网络 , 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会性资源与情感性资源 。 它有温暖的一面 , 比如归属感和人生意义的实现 , 亲属间在资源、情感各方面的支持;但也有残酷的一面 , 比如家庭间的攀比以及利益纠纷 , 等等 。
“对亲属关系的这种复杂情感 , 应该是百年来大部分中国人都或多或少有所体会的 。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 , 经由这种亲属关系网络建立的情感和资源支持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 ”杭苏红说 。
不过 ,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 传统亲缘关系正迎来冲击 。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城镇化狂飙猛进 ,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 带来巨大的社会结构变迁 。 据官方数据 , 我国的居民城镇化率在2021年攀升至64.27% , 接近1999年的2倍 。 与此相对应的是 , 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浪潮 。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 我国流动人口近3.76亿 , 几乎相当于美国整个国家的总人口数 。 而在1982年这一数字仅为652万 , 2010年也才不过2.21亿 。
在这个被高度压缩的现代化过程中 , 人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 , 也逐渐脱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 与大家庭渐行渐远 。 而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 , 社会分工的细化、公共教育的扩张、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 , 无疑都加速了这一流动 。
“这种历史形成的流动 , 导致了居住分异、职业分异、学历分异、生活方式分异、价值观分化、家庭变化以及日常生活的琐碎化 , 使得很多人与自己本就不多的兄弟姐妹分离 , 从而使得他们的下一代从小缺乏对亲戚的亲密接触和频繁交往 。 ”胡小武说 。
伴随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 家庭物质财富也实现了一定的积累 , 借钱、帮工等很多互助需求也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相应的服务 。 这让现代家庭独立对抗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 , 也减轻了对亲戚关系网络的依赖 , 虽说减少了欠人情、还人情的负累 , 但也让亲戚间的黏性和韧性下降 。
另外 , 年轻世代作为不折不扣的“互联网原住民” , “以网为生” , 这种个体化的生活方式极大填补了他们的多种需求和空闲时间 , 亲缘关系被进一步边缘化 。 新世代的年轻人 , 在属于自己的新世界中 , 建立新的人际规则 , 划出新的边界线 , 自行组成新的亲密单元 。
“当代中国人 , 特别是年轻人 , 一方面愈来愈难以获得亲属关系所带来的温暖和支持;另一方面 , 在全球化与网络化的当下社会中 , 新的生活方式也使他们愈来愈难以忍受亲属关系中相对残酷的一面 。 ”杭苏红说 。
3.理性看待亲情冷暖
有学者指出 , 亲戚关系淡化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 这种转变无所谓好坏 , 不过是适应各自的时代要求罢了 。 对此 , 胡小武表示认同:“这只是一种社会现象 , 不是社会问题 , 不具备负面功能和不稳定因素 , 只是一种可观可感的社会发展的结果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