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一对看落日的老年伴侣
“执子之手 , 与子偕老”是每个人对爱情的期待 。 但与年轻人相亲不同 , 老年人的相亲没有弯弯绕 , 见面先聊住房、工资、社保、养老金、子女负担、身体是否康健 。 “年纪大了只有十几二十年时间 , 本来就很紧迫 , 找对象需要时间 , 等三年再去找三年 , 60岁就变70岁了 。 ”对时间的珍视是老年人相亲直来直去的根本原因 。 而就在这样的直来直去中 , 我们看到了社会转型时期不同观念的激烈碰撞 。
见面就说“每月给你500 , 管你吃喝 , 你得伺候我”的大爷 , 与“爱好旅游 , 想活出精彩晚年生活”的大妈注定无法对上频道;“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 虽然老了但也想要7万块钱彩礼 , 每个月给我3000零花”的大妈 , 怎么能与“拍照、唱歌、逛街 , 吃各种美食 , 每天把日程排满”的大爷擦出火花?在老年相亲节目中 , 中国几十年所经历的社会价值标准、择偶标准与观念的迭代在此同时体现的淋漓尽致 。
城乡差距缩小、接入性鸿沟趋缓 , 这是今天中国的基本面 。 年轻人因为教育路径相似、上升渠道趋同 , 观念的水位大体均衡 。 而老年人群体 , 因地域和经历不同 , 身上留着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印记 。 有人与此刻同步 , 主张男女平权;有人拘泥于传统 , 坚持男外女内 。 凡此种种 , 不一而足 。 相亲时的激烈碰撞 , 正是这些观念冲突的最真实呈现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正在经历巨大变迁的中国社会 , 代际关系的紧密程度正发生变化 。 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反哺”的中国养育模式——“小的时候我养你 , 等我老了你养我”逐渐改变 。 今天的年轻人 , 很少会有“养儿防老”的想法 , 更多希望孩子们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 实现自己的成就 。 而一些思想开明的老年人 , 也正在接受着这样的观念 。
正因如此 , “不用儿女养活我们”的老年人在人生的黄昏 , 为了解决孤独问题而寻求志同道合的伴侣显得尤为顺理成章 。 有媒体刊文表示 , 近年来老年人的婚姻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 。 但受传统观念、经济、家庭等因素影响 , 部分独身老人即使有寻找伴侣的愿望 , 却常常遭遇一些阻力和压力 , 不敢找、没机会找 。
“硬核搞笑”背后引深思
中老年相亲节目在全国热播 , 为帮助中老年人再婚、寻求生活伴侣提供了渠道 。 但是 , 老年人婚恋不应仅作为搞笑视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正沉浸在孤独的漩涡中 。 在互联网时代 , 他们情感诉求往往成为被忽略的一部分 。 伴随“出圈”话题热度而来的 , 应该是社会各界对于他们情感诉求的重视 , 而不是对一些片段式话语的过度消费、解读甚至曲解 。
中老年相亲节目本质上是一档百姓服务类节目 , 还是要基于自身定位 , 做好服务 , 让真正有感情需求的人能够信任节目 。 谨防节目内容哗众取宠 , 避免激发人们的审丑心理 。 一档节目 , 给观众带来欢声笑语无可厚非 , 但在娱乐的同时 , 输出正确价值观 , 展现地域文化 , 才是保持长久生命力的秘诀 。
本文图片
中老年相亲会
电视节目还可以增进与社区、民政部门的交流沟通 ,定期组织社区相亲活动 , 惠及更多中老年朋友 。 我们的社区服务也应该为银发族择偶创造条件、拓展渠道 , 提供诸如婚姻指导、异性交友信息和婚恋法律咨询等服务 , 让晚年生活更多一份美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01人生之所以存在着许多选择的困难 没车没房的女人,为什么还要选择相亲?
- 相亲|春节相亲故事:线上相亲如抓娃娃,线下相亲如开盲盒
- 相亲|老汉做媒婆上瘾,撮合姻缘数百对,称有的女孩相亲10次都没找到中意人
- |“优秀是我的错?”985硕博毕业相亲到麻木,学历成第一道坎
- 人生是逐步实践梦想的过程 离婚女儿不听话,相亲总是失败,婚姻大事成了我们的心病
- 相亲|相亲聊天真的很难么?学会这几招,蜜过情人节,比翼又双飞
- |新“三无女孩”比“扶弟魔”还可怕,相亲没市场,父母悔恨莫及
- 相亲|相亲只见过一面,送你情人节礼物,要收吗?
- 订婚 被隔离在相亲对象家里的女孩,和相亲对象订婚了!
- |【城缘相亲485期】92年,160cm,热爱旅行,喜欢烹饪